你怎么评价红楼梦?

如题所述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自诗三百首与《楚辞》之后,纯文学作品渐盛于汉代。自此百家争鸣,时有流芳之作惊世而出。若把这中国文学史比作争奇斗艳的大花园,则诞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小说《红楼梦》,便是这花园中最有光采的一株奇葩。

  《红楼梦》自出世以来,便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自古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以显其盛。而后《红楼梦》研究者自成一派,即至如今,“红学”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二百余年,足以使人叹然。《红楼梦》被视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灭”的“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①,它达到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峰。《红楼梦》不仅是自它之前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全面总结、继承和发展,也是自它之后的文学作品的极好典范。鲁迅先生也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在其次的事。”②那么,对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我们从艺术创作与思想深度两方面展开讨论,应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红楼梦》是一部妙不可言的小说。作者曹雪芹以其暮年之心去写少年之景,沧桑下不失清丽、纯洁,这是最妙的一处;而老少皆宜,又是最难得的。中国苑林中应该说各样文章有各样的看客,而《红楼梦》是最被推崇的,这是因为它从各方面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的缘故吧!论语言运用,它是那么诗情画意,唯美别致;论布局谋篇,它是奇峰突起,别有洞天,不单讲宝黛的爱情,也讲贾府的衰亡,每每引人入胜,却又耐人寻味。

  就比如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至今仍有人争论不休。它讲才子佳人,同样情深感人,但它突破了传统文学“才子佳人信有之”狭义的爱情主题,将男女之间的情谊,由单一的爱情,扩大到博爱、泛爱上——即一种无私纯洁的、真诚相待的友谊上去。同时,它也讲封建家族的败亡及内部种种“自相残杀,自生自灭”的世态百相。这两条主线忽明忽暗,却又交叉成音,相互辉映。作者这两个著书的主旨,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其它几部古典小说,如《牡丹亭》、《西厢记》,又如《水浒传》、《金瓶梅》。前二者是写情诗化的结构,其意境、韵味均以诗画式的“美”为标准,堪称雅文学的典范;而后二者以“人情世态”取胜,在场面的安排、性格的刻画、细节的描写及语言的创造运用方面独具匠心,是俗文学的榜样。而《红楼梦》一书却是第一次吸取了二者的长处,成为二者的最佳结合。这样,它打破了中国文学史上雅文学与俗文学两种文学形式“各自为营”的局面,使二者交汇相融,奔出一条新的、波澜壮阔的河流。从此我国文学作品不再只讲才子落难,红颜薄命,或只讲绿林好汉,草莽英雄;各种兼而有之的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局面。文学作品的形式一旦有了变化,其所承载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会变得丰富丰满起来。这样,无论从文人的创作范围还是从读者的欣赏角度来讲,都有了更自由的方法,更阔大的空间。这是《红楼梦》开创性的一大贡献。

  还值得一提的是,因作者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多见之故,《红楼梦》 不但“文备众体”,而且入情入景,这又是文学史上闻所未闻之先例。“除小说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长外,其它如诗、词、曲、赋、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百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限制体、联句体、拟古体……”③这么多而全的文体作品融入《红楼梦》中,已经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物的刻画、事态的承接、主题的发挥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之一处则显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