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分类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高校共有12个学科,92个专业,506个专业。12门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农业、医学、管理和艺术。


增设了艺术学的新学科门类,没有设立军事科学的学科门类。11号是预留的。专业职类的数目已从订正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的数量从修订前的635个减少到506个。

哲学范畴下有一个主要范畴和四个专业。经济学有4个专业,17个专业。法律规定有6个专业,32个专业。教育学分为两大类和16大类。


文学有三大类76大类。在历史范畴下,有1个专业和6个专业。理学范畴下有12个专业和36个专业。工程学科专业31个,工程学科专业169个。农艺学有7个专业,27个专业。


医学领域有11个专科和44个专科。管理专业9个,46个。艺术类共有5个专业,33个专业。


专业的历史发展


1、专业创造——以工具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创造。


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原始石匠、铜匠、铁匠和木匠作为最初的专业原型,仍然在家庭作坊中流行。


2、现代专业的开始——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创造了现代专业的开始。


爱迪生是现代工业发明之王,他为人类贡献了很多发明,包括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和电话。工厂、作坊等原始的工业结构出现了。

在这些地方,长期从事不同的产品加工和服务分工,出现了现代工业专业化分工的雏形。


3、现代专业的出现——以教育、工业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代表的现代专业的出现。


由于大量的社会化分工,教育实践,不断催生了工业和商业实践,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的名称和工作内容的一个特定群体的人被提升,促进专业的传播概念的新职业。


4、现代职业模式——以职业培训、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代表的现代职业模式。


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的发展需要某些技能、技术、科学理论、科学研究、实验、测试、科学评价科学人才群体,人类大规模的人才输出,满足大量的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奠定了现代信息条件下的专业的基本概念。


5、专业的分化与合并——专业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专业的分化与合并。


由于高度的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享受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发展和改变传统的专业,具有较高科学技术一步一步向前。

不断分化成新的专业,和转换成大量的社会和企业的专业需求,人们呼吁更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含量,如:工业防静电、工业自动化培训等。


一些经过生产实践验证,科技含量不足的专业出现了合并的趋势,例如秘书这个专业职业,也可能会因为人的素质和办公室科技的快速发展而逐渐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大学学科12+1 ,专业类92 学科包括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专业:1、哲学包括:哲学类 2、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 3、法学包括: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公安学类 4、教育学:教育学类体育学类 5、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媒学类 6、历史学:历史学类 7、管理学:管理科学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8、艺术学:艺术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 、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 9、理学:数学类、化学类、地理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质学类、心理学类、物理学类、天文学类 、大气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统计学 10、工学: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器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 土木类 、水利类 、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 矿业类 、纺织类、 轻工类、交通运输类 海洋工程类 、航空航天类、编起来和工程类 、农业工程类 、林业工程类 、公安技术类、网络空间安全 11、农学:植物生产类、林学类、草学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12、医学:基础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临床医学类、公共卫生预防类、中西医结合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 大学不是所有专业都设有,每所大学有的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院校,具体要看学校的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2-11-03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

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

2020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要求说明

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新设专业的建设工作,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

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招生规模,持续改进和提升专业内涵。要健全质量保障,加强对新设专业的检查,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以上内容参考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