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咨询师真的有用吗?

如题所述

有用。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敏认为,亲友的安慰、理解、批评、指导、说教等也能帮助心理受到困扰的人,但不能解决核心的问题。心理治疗有其专业性,跟普通聊天存在区别——具有心理学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在安全的空间、固定的疗程中和患者探讨其特定的心理困扰,并进行理解和评估,通过沟通找到问题背后的东西。

唐敏举了一个例子:某女经常和老公吵架,抱怨他不上进、不努力,心理治疗师发现实际上是她自身的问题,她面对家族施加给自己“必须很强大”的压力感到很恐惧,自己做不到也不想面对,就把情绪投射在老公身上。

扩展资料:

提醒: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更安全。

唐敏表示,心理治疗的关系很特殊,有些患者会出现移情现象,把治疗师看得很理想化,很渴望从治疗师身上得到一些关系,这时治疗师要保持自我审视,思考患者为什么会移情,移情的背后是什么,此外还要接受高一级治疗师的督导。少部分治疗师跟患者发生性行为等超越关系的行为,是个人的问题,不是心理治疗的问题。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治疗师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多,而且投诉有门,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就不好说了,建议谨慎选择。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你接受的“心理治疗”  真的有效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8

有用。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敏认为,亲友的安慰、理解、批评、指导、说教等也能帮助心理受到困扰的人,但不能解决核心的问题。心理治疗有其专业性,跟普通聊天存在区别——具有心理学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在安全的空间、固定的疗程中和患者探讨其特定的心理困扰,并进行理解和评估,通过沟通找到问题背后的东西。

唐敏举了一个例子:某女经常和老公吵架,抱怨他不上进、不努力,心理治疗师发现实际上是她自身的问题,她面对家族施加给自己“必须很强大”的压力感到很恐惧,自己做不到也不想面对,就把情绪投射在老公身上。

扩展资料:

提醒: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更安全。

唐敏表示,心理治疗的关系很特殊,有些患者会出现移情现象,把治疗师看得很理想化,很渴望从治疗师身上得到一些关系,这时治疗师要保持自我审视,思考患者为什么会移情,移情的背后是什么,此外还要接受高一级治疗师的督导。少部分治疗师跟患者发生性行为等超越关系的行为,是个人的问题,不是心理治疗的问题。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治疗师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多,而且投诉有门,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就不好说了,建议谨慎选择。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你接受的“心理治疗”  真的有效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23
有用
借用很多心理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就是咨询提供的是一个新的体验,在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中这个新的体验是通过咨访关系这个新的客体关系实现的。米悦心理咨访关系是你过去所有关系的缩影,这意味着你最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关于你自己的问题会被带到咨询中、带到咨访关系中。说一个很简单很浓缩的过程,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他人靠近时逃离,那么咨询中他可能也会逃离他的咨询师。这时咨询师会跟他一起来试着观察和理解他的逃离,在这样的逃离后面是在躲避什么呢?咨询像是拼拼图一样,把你压抑的情绪、躲避的无意识想法一点点拼起来、让它们浮出水面。
第3个回答  2021-09-02
首先公布一下我的答案:能!(圣安米悦心理程度因人而异)。
我一直认为:找个咨询师,用数月到数年的时间,花费数千到数万的费用,来进行这种自我探索和成长之旅。这种事情,看上去很奢侈,但其实很值得。特别是一些在错误或问题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有必要通过心理咨询的过程得到一定程度的重生。
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些在问题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交谈,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有诸多自我设限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比如:
从不会将自己的痛苦跟人倾诉;
从不对身边的人言语表达肯定和欣赏;
从不敢直接表达需要,要么压抑,要么让别人来猜,猜不到就发脾气;
害怕进行情感沟通,哪怕被逼到墙角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失败了就应该痛骂自己,认为自我安慰很假;
认为一旦别人认识了真实的自己之后,就会不喜欢TA;
时时在意别人的评价,把每次人际场合当成了一次生死战场;
……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其实只要适当被审视和理解,以及生活中的尝试,就能得到转变,变得能够合理表达情感、敢于表达需要、享受人际亲密、时不时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与前者相伴的是焦虑、抑郁、紧张、敌意,与后者相伴的是轻松、自在、自信、善意。
很多来访者是在做了心理咨询之后,才会感慨: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倒不是说心理咨询师有多么厉害,只是,很多来访者缺少心理成长空间,一旦找到了这样的空间,他们就有了呈现并疗愈自己的机会,他们也才能从各种自我设限的信念和态度中走出来。
心理咨询其实是一次心灵探索之旅,这个过程中,过去的记忆、压抑的情感、内在的关系模式、心理的创伤,都有机会得到浮现与理解,这能带来内在稳定性的增加,自信增强、自我功能的提升等等,这些人格方面的成长,能够让困扰多年的心理问题得到痊愈或改善。
虽然心理咨询能带来问题的痊愈或改善,但作为来访者来说,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正确心态是:开始咨询后,时时关注它的结果,希望它早点出现;有了好结果之后,又特别担心失去它。
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某位来访者在咨询中取得了进展,困扰他多年的抑郁症状有了改善的征兆,他特别兴奋,他特别想要让这个好结果留存下来。可惜的是,这种过于急迫的心态再一次加重了他的症状。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结果当然是要追求的,但只有忘掉(忽略)结果才能有好的结果(其他事情也一样)。什么时候来访者改变了对于症状急功近利的心态(背后的原因需要探索),什么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康复。
因此,如果你开始做心理咨询,不妨暂时把效果的追求放在一边,甚至把困扰的症状放在一边,而是能够在咨询中尽可能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真思考自己与咨询师的关系,允许浮现记忆、梦、情感等等。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内容,却能够不断地打开自己,让受伤的部分得到疗愈。
不管你的心理问题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或者是一年还是两年,甚至是一个月或两个月,重要的是当你有痛苦时,可以找个地方找个人(不一定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是伴侣、朋友或家人,以及一切有助益性的关系),允许自己去探索自我,得到情感支持。
这个过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且越早开始越好。只有这样,痛苦才是你不断疗愈、心态转变、关系改变、心理成长的机会。
不过,遗憾的是,很多人宁愿花费数万的费用去旅行、做美容、健身、参加培训等,却不愿意给自己一些时间、空间、金钱去做这种自我探索之旅,因为人们总是关注于短暂的快乐或成就,却忽视了情感和心理上的成长和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往往是一些注重内心成长,更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