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哪些人和事曾温暖了你的青春?

如题所述

大学一年级住在北校,现辅仁大学旧址,庭院深深,连廊曲苑,由此认识了在那里进修的几个美院学生。他们不羁狂放,自由洒脱,让我在忧郁的青春色彩里看到了一抹亮色。另外两道亮色,一个是我恋了四年了学长,一个是见证我青春的室友们。

和两个室友妍和杰经常去找美院哥哥们玩。有时爬上涛王府花园的二楼去照相,有时候一起跑出去听音乐会。那时一个浪漫而不自知的年代,那时一个物质匮乏却疯狂的岁月。后来,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一个街头,美院曾经一起玩的老韩突然叫住我,啊,感觉青春又回来了,那是温暖我一声的记忆啊。

还有学长。只大我一届。刚开学迎新是他,后来陪我们办理各种手续是他,在我心底第一个掀起波澜的也是他。他带我参观了老舍先生创作《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他给我介绍同学的诗,他和我同游大学校园,他带我参加舞会。过去种种,没法提及,如今二十年过去,对于分别不再有痛,全部是美好。

和室友杰一起参加校运动会,她问我怎么不给他加油,我想时光能够倒转,我一定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在众人面前,我会大声喊:加油!

那个时候,妍儿和杰给我了好多安慰,我们聊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大笑哭泣还忧伤。我们一起骑车去国图看电影,我们一路光脚走回学校。我们几个一起在圣诞夜去教堂,大笑的声音在午夜穿过护国寺的胡同……我们见证彼此的得意与失意,我们聊文学和艺术,我们下棋弹吉他,我们骑车去八大处看军训的教官李广智。如此种种,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一忆雪满窗。

感恩岁月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在学校那会儿,我们就叫老三“活地图”。他不是郑州本地人,可是你问他地方,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只要你告诉他出发点和终点,他就能分毫不差的告诉你路线。

15年7月毕业的时候,我打包好行李准备从郑州出发回家,宿舍的老三一路送我。
我们俩坐着公交车,从南大学城一直坐到了火车站。下车后在路边的大排档随便吃了点东西。
付账的时候,老三执意要给。我说算了,还是我请你吧,我们再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老三听完后默默地收回了手。


我们俩一直在售票厅坐到了凌晨,聊了很多大学时候的趣事,突然老三说:“你该上车了。”
我低头看了一眼时间,离开车还有半个小时。老三帮我拎起了行李,送到了检票口。
老三说:“只能送你到这了,以后要多回河南来玩啊。”
听到这话的时候,感觉到鼻头一阵泛酸。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可是转眼就各奔东西。

大学放暑假,坐火车回家 。那时候是个穷学生,虽然有高铁,但是普铁便宜一半。喜欢的女生和我是一个城市的人,约我一起坐夜晚的普铁回家,盘算在火车上睡一晚,第二天就到家了。那时候跟她介于某种朦胧的状态之间,我们关系还算不错,她主动邀约,我自然也没有拒绝。

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火车,前半夜我们在座位上谈天说地,看电影,看韩剧,扯着一些有的没的。到了后半夜,她有些精神不济,看着看着电影缩在靠窗的位置睡着了。我把她的手机轻轻收起来,从行李里掏出准备好的薄毯子,盖在她的身上。自己靠在椅子上,眯上眼,小憩一下。

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感觉到一个温暖的躯体靠在了我的肩膀上。睁眼一看,她变换了睡姿,整个人靠在了我的右边肩膀上。我的意立刻全都消散了,怕她醒过来,艰难的用没被她压住的左手,拾起毯子轻轻放在她身上。

夜很深,火车时不时颠簸几下,我就保持着一个姿势,让她靠得舒服一些,一动也不敢动。我清楚的记得她那一夜呼吸的频率和说梦话的内容,她的身上好像有一阵阵香气氤氲在周围。我的心脏跳得很快,她呼吸很慢。我小心翼翼的偏过头,看着她熟睡的脸。

第2个回答  2022-06-20

第一件事:提前返校陪我

我们大一下学期开学,因为我家距离学校太远了,我必须提前回学校。

等我回到寝室后,在我们寝室群里发消息说自己到寝室了。

第二天黑龙江省内的室友全都回来了,他们说,怕我一个人太孤单,所以提前回来陪我住。

当时我差点激动流泪,毕竟还有一个礼拜才上课,室友这么早就回学校陪我,其实大家在上课前一天回来就赶趟。

第二件事:给我讲兼职经验

我大学期间,做得最多的兼职就是家教和教育机构工作。很多兼职,像服务员接餐工这样的工作是没有经验的。

大二的时候,家教课特别少,一周也就一次课,也就五六十块钱的课时费。室友们怕我活不下去,带我去校外餐厅做服务员工作。为此,室友们还特意给我进行了简单培训:如何接待顾客、如何点餐、怎样上菜不被烫着、怎样核对、如何撤桌……

第三件事:蹭室友的生日蛋糕

我寝室的生日都集中在9月、10月、11月,我是9月出生的,过生日的时候刚好在大学,但是我没有过生日的习惯。但是寝室里其他人都过生日。并且一起庆祝,过生日的室友请集体吃饭还有大家一起分享生日蛋糕。

我从来都没有请过我室友吃饭,我在大学不过生日的。大家非常体谅我情况特殊,所以他们也不提这事。大家在一起这么久,只请过室友吃鱿鱼串、雪糕的路过……

第3个回答  2022-06-20

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些温暖的人和事情:

1.宿管大爷。宿管大爷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特别爱唠嗑,东北人一般都比较爱唠嗑,由于我经常忘记带钥匙,再加上宿管离我也比较近,一来二去就和宿管大爷混熟了,有一次,宿管大爷从老家带了他们那边的特产,应该是香肠吧,还有一些菜,说没人和他一起吃,自己也吃不完,强烈邀请我和他一起吃,两个人倒了一些小酒配上下酒菜,一起谈天说地,好不快活,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后便和宿管大爷l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每学期都会小酌一杯,和老人交谈也别有一番滋味。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暖。

2.计算机学院的老乡。大三时候有一次留了编程作业,然而我们专业并没很深入的学习编程,我在研究了一下午+一晚上之后并没写出来,整个人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在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发消息求助计算机学院的老乡。当时说你有时间帮我看下。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他给我发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有详细的编程文件+每一步说明+编译环境+实验报告,并且还对每一部分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傻瓜都能看懂那种)。不敢想他做了多久。

3.我的室友。去年,我和另一个舍友考研,我们每天早起晚睡累成狗,他们两个承包了所有卫生打扫任务,还经常在宿舍煮好了粥等我们回来吃,帮我们代拿快递代买饭没有一句怨言,中午我回来睡午觉,他们自动带上耳机,自动关掉游戏。舍友至此,夫复何求。最终我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和他一起分享喜悦之情。

大学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些温暖的人和事情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加油吧少年。

第4个回答  2022-06-20
大学生活中哪些人和事曾温暖了你的青春?暖暖你的青春?
时代呼唤英雄,“他们”直面困难而上:志愿者中,有他们维持秩序,搬运物资的身影;请战书上,一个个姓名和手印,伴随着一声声“我请战”“疫情不散,我们不撤”;身穿“红色马甲”,他们热情周到、耐心执着,温暖着疫情下的校园……让我们通过故事,来回顾疫情之下高校里的温暖与力量。
西安工业大学国旗护卫队队长张杰:
“疫情不散,我们不撤”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疫情面前就应扛起担当。”张杰说。他是西安工业大学大三学生,也是学校“学国旗护卫队”的大队长。
西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张杰第一时间向学校提交了“请战书”。
他并非独自在“战斗”。在他提议的请战书中,还有另外53名同学——国旗护卫队的所有成员。54枚鲜红的手印,是青年学子报国的赤子之心,他们自愿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在一线为同学们做好全方位服务。他们说:“疫情不散,我们不撤。”
在张杰的带领下,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一同参与了研究生考试服务的工作,他们引导考生入场,在考试期间为考生配送餐饭。
全校同学核酸检测时,他们的身影也奔波在一线,维持秩序、提供服务、解答问题等。“同学注意保持距离”“请提前打开一码通”“做完核酸的同学请不要逗留,快速回到宿舍”……
那些日子,队员们早上7:30就位,晚上7:30收工,在冬日的寒风里,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辞,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校园。
张杰告诉记者:“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青年一代,就应以抗疫大局为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克服各种困难,迅速调整学习、生活状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担负起时代责任。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学子奔赴一线做志愿者
在防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会计学院2020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李广浩挺身而出。“我从2021年12月22号凌晨起,就冲在了抗疫一线,在西安小寨方舱主要负责和疾控中心对接样本工作。12月25日7点,由于下小雪线路故障,我在室外进行疾控中心加急样本核对转移工作。”李广浩说。
像李广浩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防控一线尽自己一份力,进为社会做贡献,退是镐京好青年。
在校园大规模的核酸样本采集中,学生志愿者迅速集结,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配合服务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那无声、整齐的队伍体现了镐京学子战疫的信心。
从搭设场地到网络信号的输入,从一声声“同学请扫码”的呼唤到“请佩戴好口罩间隔一米”的叮嘱……同学们与老师重复所有着流程,每一个数据都重要,每一次检测都要落实。
校园各处角落都能看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同学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是镐京的防火墙,也是镐京的照明灯,是镐京学院新青年的风景线。
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
“暖心行动”保健康“蛋奶工程”进公寓
疫情打破了校园往日的正常节奏,从12月27日疫情防控升级以来,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的同学们严格按照学院及上级疫情防控要求,“足不出舍”进行生活和学习。
2022年1月9日晚,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进行党日活动,学院从党委党员上交的党费中拨付经费,开展系列“暖心行动”,从1月10日起,为学生每日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一份,早餐包含鸡蛋、牛奶、面包、水果,为期五天。
1月10日8:30,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明军、党委副书记白拴锁、党委宣传委员王兆猛、党委青年委员亢文冈带领支委以上党员干部分四个小组分别到6栋公寓里,将爱心早餐以及院党委的关怀、学校的嘱托一一送到了每位学生手里。
据了解,建工技师学院辅导员老师每天都会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在微信群里反馈给家长,家长对学院的付出看在眼里,对学生安全留校,有吃、有喝、有人关心表示很放心、很感谢。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为262名“长大”考研学子一路保驾护航
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021年12月25日至27日举行。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确保长安大学集中隔离点考生正常参加考试,考验着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组织者的智慧。
以疫为令,众志成城。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主动请缨承担长安大学集中隔离点考生研考支援保障任务,去抗疫考研一线战斗。在校长李瑞明的全力支持下,学校立即成立抗疫考试工作指挥部,迅速组建起考务、监考、保障、宣传、车辆、信息六大组以及00人的保障团队。
6天,27个隔离酒店,144个小时,262名“长大”学子,300人的保障团队,这些数字是西汽人在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后交出的答卷。
在异常艰难的研考支援保障工作中,他们主动请缨、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惧艰险,把温暖带给考生,把危险留给自己,在抗疫考研一线努力践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研考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西汽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