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要怎么样才能翻盘

如题所述

题主找的这三个君王还真是很类似呢!

首先他们三个都是生当王朝末世,是倒数第二个皇帝,而他们身后不过数年就更新换代了(唐昭宗之后是哀帝,2年而被朱温彻底篡位;崇祯自缢而死后是弘光,在南京继统不过一年而亡;光绪之后是宣统,三年而亡);

影视剧中唐昭宗

其次,这三个皇帝虽是各自王朝的压轴帝王,但均非亡国之君,并不是商纣夏桀那样的昏暴之君,相反,可以说他们都是年轻才俊,怀着振兴王朝的壮志而奋斗不息的,亡国的责任实在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

最后,他们均不是自然死亡,都死得很惨。唐昭宗和他的一众妃子于天祐元年被一心篡唐的朱温悍然杀死于洛阳皇宫;崇祯皇帝在那个悲惨的甲申年春天走投无路吊死在煤山上;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则在1908年被将死的慈禧一杯毒酒结束了郁郁寡欢的一生,令人不胜唏嘘。

崇祯

那么这三个都曾试图力挽狂澜,拯救王朝大厦于即倒的有志皇帝,按照题主的问题,谁本来是最有希望成功的呢?

历史上这种从即将灭国的灾难中成功恢复的不是没有先例,中外都有。中有田单以两孤城而复齐国;外有拜占庭帝国从小亚细亚海边的几座孤城励精图治几十年而光复君士坦丁堡,续统东罗马帝国——那么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拯救江山呢?总结历史经验,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君主有中兴之志,大臣有尽忠报国之心,上下同心,目标一致;

虽当败亡之际,皇室仍拥有牢牢掌握的一定的地盘和实力可以做东山再起的资本,否则就是空谈;

外部环境有可以喘息利用的机会,不至于被强大的对手一鼓作气逼死。

比如田单复齐,当时虽然势如累卵,但是必须看到上述三条件田单均满足:内则万众一心,誓复齐国决不投降;外则燕国君臣猜忌,乐毅不得信任,诸侯无意灭齐,使即墨、莒州两城得以在燕国大军压迫下得到数年喘息的机会,更不断地有希望复国的齐国人涌入田单账下,使田单的两城实力不断增长,有和燕军相抗衡的资本;

田单复齐

又比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西欧骑士和威尼斯人联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分崩离析,但是其皇室残余还牢牢占据着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尼西亚地区,是原拜占廷帝国人口最密集、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使得尼西亚王朝具有自保和复国的实力,且十字军此后陷入分裂混乱状态,对尼西亚政权已经不构成重大威胁。因此经过几十年励精图治能够最终光复拜占庭帝国。

尼西亚王朝形势

那么回到楼主的问题,按照我列出的上述三条振兴条件,这三位君王能满足吗?

先看唐昭宗。唐昭宗李晔是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其人英明果决,颇有振兴大唐之志。但是他继位的时候,大唐实在已经没有给他机会了,因为地盘都被军阀瓜分完了!

当是时,河南有凶暴的朱温,势力直达长安近在咫尺的同州一带,淮南有杨行密,吴越一带是海龙王,幽州是刘仁恭,河东是虽口称尊唐实则也是自行其是的李克用-李存孝势力。连近在咫尺的凤翔也被李茂贞牢牢掌控。偌大的天下,被军阀们瓜分的干干净净(见上图),几无一寸净土。天子仅仅保有长安一隅之地,且经过黄巢之乱,长安残破不堪,早已不是那个人口百万的长安了,天子甚至连车辇都凑不齐!昭宗自己都痛感“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也就是说唐昭宗手里根本没有可以复国振兴的地盘和实力,外部的朱温又逼宫日甚一日,毫无喘息之机,也就是说三大条件里的2和3他均不满足,仅靠一群效忠皇室的旧臣,虽然君臣同心,又有何用?不过是最终落得白马驿惨剧,效忠皇室的大臣统统被扔进黄河,昭宗自己也做了刀下之鬼,诚可哀哉!但是这不是他的错,唐昭宗的确没有复兴的条件;

再说崇祯。明末天下大灾,不需要我细说了。当时大江南北,灾荒遍地,饿殍成群。毫不夸张的说,黄河以北,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长江以南,也早已不是膏腴富庶之乡,而是被官府豪绅逼得民不聊生,处处烽火!明朝廷还同时受困于东西两面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强大的军事力量,自身又灾荒遍地,兵穷财尽,你让崇祯拿什么振兴?

尤为重要的是,唐昭宗好歹还有一帮尽忠皇室的大臣,而可怜的崇祯连这个都没有!自杀时只有太监王承恩跟随,满京城无一兵一卒愿意尽忠而死!满朝文武只想着保全自己的妻妾家产,闯王来则迎闯王,女真人来则迎女真。谈什么忠贞不二,都不如自家的三亩地!

可以说,三大条件,崇祯一条都不满足!他除了殉国还能做什么呢?

最后说说光绪。其实,若论中兴,三人里还就真只有光绪有机会!

一,光绪不是庸主,观其戊戌变法前后所作所为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锐意进取,有志刷新的君王,更有翁同酥、康有为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大臣愿意团结在他身后,共谋中兴;

二,光绪皇帝在位期间,革命党还远未成气候,清廷的控制力更远非唐昭宗明思宗时代可比,全国还在大清的版图内,还没有军阀敢抗旨不尊。尤为重要的是,当时清朝并不缺钱。与我们想象的不同,晚晴财政状况十分好,1899年税收突破一亿两白银,此后连年暴增,1908年也就是光绪去世那年突破了两亿两,是康乾盛世最高峰的十倍!清廷因此得以大建近代工业,大力扩充编练新军,清王朝的实力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排得上号的;

三,1900年的惨祸后,国际环境也给了清廷喘息的机会。列强忙于欧陆纷争,纷纷和清廷交好,甚至不惜减免赔款。当时,外则列强侵略威胁暂消,内则革命党远未成长起来,国内政治局势大体稳定,实在是刷新政治中兴的好时机。

光绪皇帝三大条件全部满足,而他最终没能成功实在是个遗憾,因为他陷入了和慈禧的皇室内部权力斗争中去了。其实慈禧也并不反对维新变法(1900年后,康梁等人的大部分变法主张事实上都被慈禧执行了),她只是不能容忍把权力交给皇帝。换言之,假如戊戌年,康梁谭嗣同等不是那么咄咄逼人的非要慈禧交权不可,光绪帝也能够处处维护慈禧的面子,各项改革方针都能做到主动禀报慈禧,至少故作真诚的去多和太后热烈讨论以后再执行,甚至就用慈禧的名义发布法令,那么改革会被斩杀吗?就算再厌恶慈禧,就不能忍一忍再说嘛?若不是惹毛了慈禧,可能光绪早就成为大清一代中兴圣主了。而这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光绪并不曾遇到唐昭宗和崇祯皇帝那种无法避免的败亡局面啊!

综上所述,对于题主的这个设问,我认为只有光绪皇帝有可能成功。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只能徒增后人无限伤感,为这三人洒一捧清泪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