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该如何疏解?

近期,全国各地疫情多发,防控形势严峻。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有人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与生活。还有一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出行限制,可能会出现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等心理应激反应,空间的封闭隔离容易加剧孤立无援的恐惧感。

长期处于疫情之下,会让我们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难免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影响。

一、容易产生哪些心理影响呢?

1、会让我们变得多疑,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就比如说我同事,她一感冒就会把自己的症状和感染者症状对比,发现有相似情况,就会怀疑自己被感染。

2、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各种相关信息,会担心疫情是不是蔓延到自己身边,是不是又有感染者流入自己所在的地区,时刻在想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3、长时间处于疫情管控之下,可能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疫情开始后,我们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到处游玩,疫情严重的地区,都只能待在家里,时间长了会精神不振,对生活也会变得没有激情,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4、可能会出现强迫行为。比如有些人就会反复地洗手,勤洗手肯定是对的,但是一直不停洗手,总觉得不洗就没有安全感,那这就是出现了强迫思维了,严重地可能从强迫行为变成强迫症。

二、怎么疏解这些心理问题呢?

1、我们要改善自己的认知。多了解重大疫情出现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同时多关注怎么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2、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虽然疫情给我们造成了很多苦恼,也让很多人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但这不也是一个和家人好好相处的机会吗,平时忙于工作,可能陪家人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不妨把这当成一个机会,好好陪伴家人,增进感情。

3、学会过滤出正确信息,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那些不实的夸大的消息,只会让我们更加焦虑,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得好好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徒增自己的不安全感。

4、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们得学会接纳现状,不能与朋友去外面聚会,那就网上多交流,不能出去上课,那就在线学习,面对不同的处境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提升自己免疫力的一种方式。

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是离不开身体健康的,所以,我们可以规律我们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能外出锻炼,但是在家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有很多,身体健康了,我们抵御疫情的力量也会更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1

No.1为什么是我被感染?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恨传染病毒给我的人。

答:愤怒是在重大负性应激事件后出现一种正常情绪反应,没有人愿意生病,没有人愿意把疾病传染给别人,这种愤怒会持续一段时间,你需要去接纳它,但不要被愤怒情绪所裹挟。你可以允许自己哭泣,或者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向亲人、朋友、心理治疗师表达这种情绪;或者撕纸、拍打枕头发泄愤怒;尝试着理解愤怒可能来源于失控感。同时,要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治疗上,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帮助我们战胜疾病。


                                   

No.2我被隔离,快崩溃了,什么也做不了,我该怎么办?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部分人可能出现崩溃和失控的状态,特别是在重大疫情时,面临健康的威胁,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你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你可以慢慢地在病房做一些有助于稳定自己情绪和身体康复的事,比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做适度的运动;看看搞笑视频;听听新闻;拍打身体;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去感受你周围的一切,恢复一些掌控感。

No.3我已经被感染了,我非常担心家人的健康,他们也非常担心我。

答:保持和家人的联络,尽量通过视频、语音联系,避免单向的文字交流,了解家人的近况,告知家人你的现状,你如何接受治疗的;多和家人谈谈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彼此鼓励和支持。


                                   

                            

No.4我经常出现心慌、头昏、乏力、肌肉酸痛等与呼吸无关的症状,我不知道是否是病情加重了?

答:上述症状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中毒症状,会随着整个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好转,第二个原因是紧张、焦虑所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当焦虑症状缓解后,上述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No.5感到连累了家人、朋友,都是我的错,我很内疚,怎么办?

答:1.生病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生病而感到内疚。2.你可以尝试着用电话或视频的方式向家人、朋友表达自责,听一听他们的反馈。3.造成疫情传播有很多原因,自然、社会、他人等,试着重新归因、归责,你的责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你不是全部责任。4.你对家人、朋友有内疚,源于你内心深深地爱他们,尝试着去理解害怕丧失、内疚背后久违的、压抑的爱,也许你可以尝试着去表达你的爱和珍惜。


                                   

No.6被隔离后,晚上经常做噩梦,怎么办?

答: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很容易引起紧张、担忧、害怕、恐惧,噩梦是换了一种形式告诉我们内心的这些感受,这种情况下,做噩梦是正常的。可以尝试着讲述梦,理解梦传达的情绪,表达这些情绪;在睡前做放松训练、打坐、冥想等去缓解焦虑情绪;寻求心理支持。随着负性情绪的缓解,噩梦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

No.7想睡又睡不着怎么办?

答:1.睡前2小时拒绝所有电子产品。2.睡前看枯燥乏味的书籍(为了唤起瞌睡)或打坐调息。3.一定要有睡意才上床,否则继续第2步。4.如果中途醒来,让自己平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不要刻意去想事情,更不要强迫自己再次入睡。5.早上定时起床。6.中午尽量不午睡。


                                   

No.8我一天都在担心、恐惧,害怕好不起来,怎么办?

答:在重大疫情发生时,被确诊为感染患者,我们会感到压力很大,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包括周边的人陆续好转出院,焦虑情绪会随之而减轻。你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适:

1.安排好每天的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除开治疗时间,安排娱乐、聊天、看书、听音乐、学习、室内运动等时间。2.专注地做一些事情,比如专注于呼吸,专注地看、闻、听、摸、吃某一样东西,在室内专注地行走,关注行走时脚、腿的感受。3.借助呼吸、肌肉放松来帮助自己放松,缓慢地吸气,缓慢而彻底地呼气,让身体的肌肉紧绷后松弛,比如,握紧拳头,保持5秒,放松,依次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紧绷-放松的练习。如果这种情绪仍然持续存在,或者进一步加重,告知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No.9为什么音乐听了,运动也做了,还是不能缓解我的压力?

答:要达到缓解紧张和压力,音乐要这样听——选一首最喜欢的,反复专注的听,一定要专注!先听细节,熟悉后,听的同时去关注你的内心的感受,之后再去觉察你身体的变化,如果能达到余音绕梁,效果就出来了。运动要这样做——在身体能够适应的范围内做适当的运动,比如做操,甩手,拍打身体,太极拳,下蹲等,可以让身体轻微出汗。


No.10感到沮丧、无助,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答:这是重大创伤之后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比较轻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缓解。1.给自己做“饼干罐子”,在纸条上写下十个想做的事情,放在一个罐子里,每天抽取一条去做。2.运动。3.写情绪日记。4.倾诉和表达。5.寻找希望和支持。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缓解或继续加重,请告知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第2个回答  2022-05-11

一、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

1.明显的情绪反应

紧张、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恐慌,情绪烦躁,容易激惹、发脾气,经常抱怨,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闷闷不乐,无法开心起来,表情痛苦,哭泣。

2.明显的躯体反应

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心跳加快,呼吸不畅,憋气,恶心,腹部不适,腹泻,胃肠胀气,食欲差,尿频尿急,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肩背部疼痛,自我感觉发热等。

3.睡眠差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睡眠不持久等。

4.认知功能受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清晰,决策困难,脑子反应变慢。

5.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容易敏感多疑,过度防范他人。

6.行为反应

逃避或回避一些信息、场景,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手,社交减少,变得懒惰,极端的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等。

二、几种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

1.接纳抑郁情绪。当发觉自己心情不愉快、兴趣下降、体会不到快乐的时候,就要自我提醒:我是不是抑郁了?有抑郁情绪并不可怕,及时察觉并接纳它是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回避不良情绪不利于后续的情绪管理。

2.追溯抑郁情绪的源头。冷静下来分析抑郁情绪的源头,或请亲朋好友帮忙一起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3.改变想法。我们看待事情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掌控的,除了我们自身之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我们不必将原因都归结于自身。改变这些想法后,很多抑郁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4.寻找正性的情绪。多和心态积极的人联络,聊一聊开心的事情。

5.积极行动。比如听听令人情绪激昂的音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喜剧片,读些幽默的故事,讲些笑话等。

6.有氧锻炼。锻炼时,大脑会释放 “内啡肽”,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尽管这种快乐效应比较短暂,但至少可以维持数小时。在非常时期,我们一样可以进行有氧锻炼,如在室内做操、原地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促进“快乐激素”释放。

三、面对焦虑,医生建议这样做

1.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作息。依旧按时起床就寝,按时进餐,注意营养均衡,安排好每天的生活,有张有弛。

2.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从权威官方途径比如《新闻联播》、国家或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毒力不强,会传染,自身抵抗力是关键)。

3.不信谣,不传谣。倘若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假,就干脆不去查看非权威官方途径发布的信息,不私下打探所谓的“真实情况”。

4.做好自身防护,保障自身安全。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5.每天安排适宜的娱乐活动。可以在家看看网络电影、小说,听听音乐,追追电视剧,玩玩短视频等。

6.每天和亲友进行音频或视频通话,聊一些开心愉快的事情。每天适当地锻炼,比如练瑜伽、做操、原地跑步、做平板支撑等。

7.呼吸练习放松。每天早晨醒来尚未起床、中午午休前、晚上入睡前均可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其要点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闭眼,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正常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回落,每次练习10-15分钟,可以边听音乐边进行。

第3个回答  2022-05-11

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各地人民群众受到疫情影响,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者容易感到焦虑、恐惧、孤独。一线医务工作者要层层穿戴防护装备,最直接、最密切地接触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大,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的情绪。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缓解呢?

1.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继续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外界的沟通,理性获取权威来源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正向思维处理负向情绪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合理的态度看待,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不道听途说,减少杂音。  

3.适应“被隔离者”的身份  

如果遭遇住院隔离,那就需要学习如何面对它。“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找到有同样机遇的朋友,相互鼓励、倾诉、增强信心。面对各种担心与忧虑,尽量转移注意力,不要让这些念头持续扩张。

 

4.出现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对被隔离亲友的需求保持敏感  

如果你的家人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时,你可以在电话里鼓励他们,倾听感受,让他们减少孤单的感觉。

第4个回答  2022-05-11

重大疫情下的常见心理反应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分严峻,而且伴随着传统节日春节而来,影响比较广泛。一场疫情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焦虑,特别是身处疫区的战友更是如此。这是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心理反应,随着疫情的控制会逐步缓解。但如果反应过度,恐慌和焦虑持续存在,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导致不理智的行为。

1、疑病,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有些出现低热的病人因担心去医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就医。有些感到被“新型冠状病毒”包围,听到各类疫情信息就莫名紧张,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



2、紧张焦虑情绪。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不能控制地关注各种相关信息。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们的许多官兵家人在远方,会特别担心,对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没有确定感。



3、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紊乱,质量差。

5、强迫症状。主要是反复洗手,难以自我控制。有的出现强迫性思维,反复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后果,并为此感到痛苦。


自我心理调节和干预的几条建议

1、改善认知。

了解重大疫情出现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积极调整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



2、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的睡眠规律,均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不能集体训练、外出或隔离时,对生活进行相应调整,当做一次短暂的假期,开展室内活动,如读书、做健身操、进行放松训练等。可以完成平时没有时间或机会做的事情,如陪伴家人聊天、下棋,陪孩子做游戏等,全家人在一起,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和睦。



3、调整情绪,接纳目前的状态,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多种方式的现代化通信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对身边的人给予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