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的种植方法

如题所述

蔷薇花繁殖方法

蔷薇花种子可供育苗,但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贵品种较难扦插,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无性繁殖的幼苗,当年即可开花。用作盆花的苗,应选择优良品种中较老的枝条,用压条法育苗,还要注意修剪主芽,进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应选择能形成采花母枝、花大色艳的品种育苗。蔷薇亦可采用组培、水培、嫁接、分株等方法繁殖。

蔷薇花养殖方法

1、土壤:蔷薇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耐干旱,耐瘠薄,栽培以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通畅的土壤中生长最为适宜,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长。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蔷薇花的培养土都应以充分腐熟的砂质土壤为最佳。

2、光照:蔷薇花是喜光花卉,比较喜欢充足的阳光,也耐半阴,较耐寒,适应能力极强,除了冬季严寒越冬外,南方各地均宜种植。蔷薇花生长期间应当保证有充足的阳光,才能够枝繁叶茂,多开花。

3、浇水:蔷薇花喜湿润,怕湿忌涝。从蔷薇花萌芽到开花之前,可适当多浇一些水,以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最佳,等到蔷薇花开花过后,就应该减少浇水量,浇水时土要见干见湿,遇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以免积水烂根。

4、施肥:蔷薇花比较喜肥,也耐贫瘠,三月可施用1次到2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使蔷薇花枝叶繁茂,四五月份可以施用2次到3次以磷钾为主的肥料,以促使蔷薇花能够多孕蕾多开花,待花后再施一次复壮肥,然后即可停止施肥。蔷薇花于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

5、修剪:修剪整形是大多数花卉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自然蔷薇花也不例外,尤其是培育作盆花,更应该注意修剪整形。一般成株的蔷薇花于每年春季萌动前修剪一次,量要适中,保证蔷薇枝条疏密适中,外形美观即可。每年冬季应时常修剪蔷薇花的老枝及密生枝条,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蔷薇花注意事项

1、蔷薇花炭疽病

【症状】病斑产生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温暖、潮湿条件下,孢子萌发侵害叶片。株丛过密、湿气滞留时间长,易发病。炭疽病多零星发生,可以在防治黑斑病及叶斑病时得到兼治。

【防治】秋末冬初及时清园,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加强养护,适当修剪,疏除过密枝条,使通风透光良好。必要时喷施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蔷薇花白粉病

【症状】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均可发病。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致全叶干枯脱落。嫩叶染病,生褪绿蔓延,逐渐扩大,边缘不明显,嫩叶正背两面产生白色粉斑,后覆满全叶,叶片变为淡灰色或紫红色。新叶皱缩畸形。叶柄、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茎变细,有些病梢出现干枯,病部也覆满白粉。花蕾染病,花苞、花梗上覆满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缩枯死,失去观赏价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过密、施氮过多、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易发病。

【防治】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冬季修剪时,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可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早春萌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3、蔷薇花金龟子

【特征】蔷薇花金龟子主要为害根、叶、花蕾等部位,严重影响花产量和质量。

【防治】灯光诱杀、杨柳诱杀、振荡捕杀等。为害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效果都较好,但绝不能在花期喷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9
  蔷薇花的种植方法:
  1、种植:蔷薇花地栽的株距为50~100厘米,根据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
  2、浇水:地栽蔷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
  3、施肥: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蔷薇花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4、修剪:夏季修剪蔷薇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减少养料消耗为下期开花创造好的条件。为使株型美观,对长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叶片上方1厘米处斜剪,若修剪过轻,蔷薇植株会越长越高,枝条越长越细,花也越开越小。冬季修剪随品种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时要留枝条,并要注意蔷薇植株整体形态,大花品种宜留4-6枝,长30~45厘米选一侧生壮芽,剪去其上部枝条,蔓生或藤本品种则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为主。
  5、生长环境:蔷薇花栽培地必须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排水良,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20

蔷薇花的种子种植需要一些特殊的步骤和梳理,下面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收集和保存种子:在花朵凋谢后,等到果实成熟时,收集蔷薇花的果实。将果实放在纸袋或纸巾中,晾干数天以使果实变干,然后将果实轻轻搓动,去除果实外层的果肉。

2. 进行冷处理:蔷薇花的种子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以模拟寒冷冬季的环境,促进种子的发芽。可以将清洁的种子放入潮湿的沙土或蛭石中,放入密封袋或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室中,温度保持在1-4℃的范围内,进行1-3个月的冷处理。

3. 执行裂伤处理:有些蔷薇花种子外壳较硬,为了加快其发芽速度,可以使用裂伤处理。将种子放在砂纸上,轻轻磨擦表面,但不要过度,以免损伤种子内部。

4. 准备适宜的种植床: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使其松散且富含有机物质。可以将土壤与腐熟的堆肥或腐叶土混合,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水分。

5. 播种种子:在准备好的种植床上撒播蔷薇花种子,轻轻按压土壤,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种子的深度应根据种子的大小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种子的深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

6. 管理水分和光照:保持种植床的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种子窒息。同时,确保给予充足的日照,蔷薇花种子通常需要充足的阳光来促进发芽和生长。

7. 等待和移植:蔷薇花的种子发芽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几周或几个月。耐心等待,并在种子发芽后,将小苗移植到更大的容器或种植床中,以便它们可以继续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蔷薇花的种子繁育相对较困难,发芽率可能较低。此外,蔷薇花通常也可以通过扦插和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这些方法可能更为快速和可靠。

第3个回答  2011-07-18
蔷薇喜阳光,亦耐半阴,较耐寒,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通畅的土壤中则生长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长。不耐水湿,忌积水。新株定植时要施入腐熟有机肥。霜植后头一二年可于每年深秋开沟施一次基肥,以利生长和开花。萌蘖性强,耐修剪,抗污染。栽培蔷薇与培养月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应小于2m。从早春萌芽开始至开花期间可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3~4次,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此时受旱会使开花数量大大减少,夏季干旱时需再浇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因蔷薇怕水涝,水涝容易烂根。秋季再酌情浇2~3次水。全年浇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积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饼肥水,则花色好,花期持久。  修剪为蔷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长成刺蓬一堆,参差不齐,不仅病虫害多,外形亦不雅观。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适中,一般可将主枝(主蔓)保留在1.5m以内的长度,其余部分剪除。每个侧枝保留基部3~5个芽便可。同时,将枯枝、细弱枝及病虫枝疏除并将过老过密的枝条剪掉,促使萌发新枝,不断更新老株,则可年年开花繁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18
紫薇都用播种繁殖,可在春季四月初播种,在地上整岀宽度一点二米的平畦,土要较细,这样的宽度方便手工拔除杂草,两边与两头做好高于畦的围堰,方便浇灌。整好地后就可以播种了,由于紫薇种子细小,撒播后不能覆盖太厚的土,只需用锄头稍稍覆盖一下就行,然后喷水,最好能遮荫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保潮防止土板结。等种子发芽后再视密度拔除或移栽一些,然后就是要做好田间管理了,干了浇水,有草就拔除,第二年春天就可以移植了。
移植也应该整畦,只是方便浇灌,可以一畦一畦的浇水,密度以五十厘米为宜,第二年可从两行中间横竖再移植一行,以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移,或者间大的岀售。记住小苗第一次移植时要剪短,只留下二十厘米就行,我第一次移植时先栽的没剪短,结果大的还没有剪短的小的长的好,剪短后长岀的新株又高又直,一米多高不分杈,没剪的从原株上长小杈多且树形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