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耽美漫画:
是因为在日本,这种由女性作家描绘给女性读者看的“男同性恋”漫画称为“耽美漫画”,台湾则称其为“B L”漫画。所以所谓的“耿美情结”就是指B L情结。具体说就是BOY'S LOVE,再具体一点就是陷于美少年和美男子的危险恋情而不能自拔的情结。

★耽美:
[耿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 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 L漫画上、结果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和BL的关系
BL的确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 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有耽美?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及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分===============割===============线=============

耽美相关:
☆BL:
BL是BOY’S LOVE的缩写,这里就不能翻译为男孩的爱,而要翻译成男孩之间的爱了。一般是指男孩和男孩之间或是男人和男孩之间的恋情,比较注重感情描写、重点在LOVE和情节发展、心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一般比较纯情,多为幸福,温警的作品,H场面比较少……

☆H:
H指的就是做爱做的事,喂,就是会有床单出现的情节、就是小孩子不要问的事,就是未成年不易……明白了吗,如果还不明白的话,汗,天气好热呀。

☆Yaoi:
在解释这个之前,先说说什么是18禁——18禁,顾名思义就是18岁以下禁止步。就是说这部作品有限制级镜头(H)的出现。未成年人不得阅读的意思,有时也写成NC—17,而Yaoi这个词,汗。就算你已年满18岁,我劝你还是一看它就跑的好。这是日文里把“没有情节、没有高潮、没有结局”的罗马拼写的词头的四个字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词汇。这个……一个故事里没有情节、没有高潮、没有结局、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那就是H,H,H…明白了吗,这可是比18禁级别更高的词呀。

☆受:
虽然耽美作品描绘的是男同性恋的爱情故事。但是由于大多数是由女性作家画给女性读者看的,所以难免带有异性恋色彩,在两位主角中、总有一位是在扮演女性角色。这位在异性恋中相当于女性的男生在耽美中就被称之为“受”。之所以被称为“受”、不仅是因为在耽美作品中,受方总是比较被动。

☆攻:
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和“受”相对的就是“攻”了。也就是在同性配对中扮演男性形象的一方。

耽美漫画最早应是在91、92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在此期间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运三部曲——“圣传”、“东京巴比伦”和“X战记”。这三部作品以华丽的画风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风靡一时。CLAMP作品中的BL始终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亲热画面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发现一段感情的存在。例如“圣传”中阿修罗王和帝释天这两人的感情纠葛,CLAMP在正传中始终没有明确地画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隐晦的画面淡淡带过,但这样的简单有时反而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而说起CLAMP的耽美漫画,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还是“TOKYO BABYLON”和“TB-- X”,其中有一对耽美组合贯穿了这两部漫画,那就是——樱冢星史郎和皇昴流。他们两人凄美的故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赚取了无数同人女的眼泪。所以在此我也就不多加说明了。但我个人认为CLAMP的作品偏于阴暗而且有些晦涩,所以比较年幼的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她们的作品更适合高中以上的读者。

大概到了9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纯粹的耽美漫画。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经典之作--“绝爱”(尾崎南)。称“绝爱”为耽美的经典之作实不为过,即使很多不是耽美爱好者的人也看过绝爱,其影响力无与伦比。“绝爱”中的两位主角--南条晃司和泉拓人也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耽美组合之一。现在许多耽美迷仍然将“绝爱”视为同人小说的一大素材,相当一部分的同人都是围绕“绝爱”而写的。“绝爱”的故事情节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中南条晃司对泉拓人的那种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毁灭一切的狂热爱情完全不同于TOKYO BABYLON中星史郎和昴流的含蓄之爱,这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卖点。“绝爱”的续集是“BRONZE”(也就是“青铜”),至今已经出了十几本但还未结束,很多租书店里都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弄来看看。其中有一些H的场面,(H指关于性爱及情色方面的描写。)另外比较血腥,无法接受者请慎重考虑。(绝爱的VCD现在市面上也有卖,基本上忠于原著,值得一看。)

在“绝爱”出现的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温馨的耽美漫画,比较出名的有“美男子的亲密爱人”(叶芝真已),“微热纯爱少年样”(阿部美幸),“微忧青春日记”(阿部美幸)等作品。这一类的耽美漫画情节温馨感人,H也很纯情,主角大都是高中生或白领。不过很多现在已经无法买到或在店里看到了,需要耐心寻找。这以后几年,耽美作品就是这样不冷不热地存在于各书店的柜台中。温馨类的耽美漫画一直在大陆耽美漫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后来大陆耽美原创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也是温馨类的小说,可以说是受到这些漫画的影响。

从97年开始,耽美小说进入大陆。一开始因为“绝爱”的缘故,所有的耽美小说都被注以“尾崎南”的作品,一时难辨真伪,良莠难分。大量的耽美小说使人眼花缭乱。其实很多小说的原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不管怎么说,从此我们开始接触除了漫画外的耽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说。耽美小说中值得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如“间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见交响乐团(秋月)等。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中文版的优秀作品有“远离伊甸园”(很多是盗版且还未结束)。“间之楔”和“富士见交响乐团”还未有中文版的书出版,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有VCD。“间之楔”因为H度过高,所以只有删节版的,完全版只有刻录盘。“富士见”的VCD动画是由西炯子担任,是原著故事的浓缩。

到了99年,大陆耽美发展到达一个高潮阶段。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AYA主编)出版。这是第一本耽美月刊,详细介绍了耽美漫画和小说。同时市面上的耽美漫画也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出版着。很多在这时出版的耽美漫画都是名家之作,故事情节和画风都很优秀。(其中有些H度较高)比如“情人总敲三次门”(朝雾夕)、“LOVE MODE”(志水雪)、“暗黑末裔”(松下容子)等优秀作品。其中男作者的作品要算“快感方程式”(葵二叶红三叶)和“激爱”(小鹰和麻)最为有名。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品,建议大家找来看一下。

市面上还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绝爱-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网中鱼”等,这些VCD画面精美,声优的表现也非常棒。但是这些VCD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有些质量不是最佳。另外还有很多耽美动画的DRAMA CD,不过因为是日文原声,所以如果没有日语基础的话是听不懂的。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很多网站都有耽美专栏。这些网站都拥有一批优秀的国内耽美原创及同人作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同人”,这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从新创作的一种形式,比较多的同人小说都是“SLAM DUNK”和“银河英雄传”的。(因为这两部作品以男性角色为主),在上述的网站里都能看到很多耽美作品。另外也有许多优秀的个人主页,如“DEVIL ANGEL”、“炫燃天际”等,这些个人主页各有特色,也是值得浏览的地方。在这些网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查阅耽美方面的资料、了解最新的耽美讯息。

耽美网站的出现对于大陆耽美文学的发展是一大促进。很多耽美爱好者通过这一渠道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尤其大陆耽美文学不同于日本耽美文学之处在于原创作者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而不是象日本的耽美小说那样大多数将背景设置在高中校园或是办公室恋情。另外有一些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作者创作出了偏向意识流的耽美文学,这又不同于着重于故事情节描写的日本耽美文学。大陆耽美原创作者们并没有一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说,而是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学。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陆耽美文化。

这次,露西弗俱乐部为了庆祝周年庆打算将其中优秀的原创/同人作品结集出版,现在已经挑选了一年来在露西弗俱乐部发表过的文章中的优秀作品,正在进行最后的文章修改及评审工作。这些文章虽然有的还很稚嫩,但是它们各具特色,有些作品甚至能够和日本的耽美文学相媲美。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这些大陆的优秀原创/同人耽美作品了。

跨入了21世纪,大陆耽美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优秀耽美作品的出版造就了更多的耽美迷。另外,除了“耽美季节”还有两本新的耽美月刊“最爱”和“耽美别册”也出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耽美的消息,看到更多优秀的耽美漫画和耽美小说。尽管在许多人眼里,耽美文化被看作另类文化,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理解并且喜欢这种文化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8083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0
耽美,日本网络词语。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即沉溺、入迷的意思,概指唯美、浪漫、沉溺于美的事物,后来逐渐被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
简介:
耽美(dān
měi)出自日语(たんび),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原意是指唯美主义,后经台湾演绎,变成BL的代称了。实际上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称。“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被日本漫画界所用后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情感,即“BL”。耽美文学与一般的同性恋文学有很区别,其作者与读者都通常为异性恋女性,因此也有学者提出耽美文化中的“想象与现实的混淆”。耽美作品也通常蕴涵着柔情与伤感等女性特质。
1、耽:沉溺之意。《诗经·卫风·氓》中写到:“士之耽兮,尤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通“脱”)也”。则耽美,为沉溺于美。
起源:
耽美——残酷的美,无法到达的终点,唯美梦幻。
字面解释为:沉溺于美。
耽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发展:
20世纪中叶,准确地说,就是1963年前后,已经在日本发展了十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少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少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了。
所谓昭和24年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少女漫画家,也出现了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第一批跨足“BL”领域的先辈。当然,在那个时代,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或者——“少年爱”。
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BL刊物,所有此类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故事的题材全部是“非本土非当代”的设定,而主角则都是15-18岁的少年,并且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悲剧。可能是因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经济复苏,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是在头顶挥之不去。那时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延续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论是经济还是能力都附属在男性身上。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笼罩在所有
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画,这种感情会变成奋起的动力,让作品变得充满男性感的强硬。而在耽美领域内,这些则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残酷、充满矛盾、以及对现实的绝望。
生硬的美感像钻石一样耀眼而茫然,却始终动摇不了碳元素的稳定。在幻美之间渗透了绝望,亦如马拉美诗下“轻蔑的寒梦”,只能在现实的边缘找到“徒然流放”的自己。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极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日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亡命遗族的气质,所以就酝酿了一种文化精髓——“耽美”。烧这个词不像烧茶,烧茶只是用荔枝核文火轻烧到水温80°C
就OK了,“耽美”却要焚身于烁石烈焰中直到身心俱为灰烬为止,所以耽美的普遍表现形式是自杀、死亡,最高级表现形式是恋尸与尸恋,比如“耽美”派作家草间弥生在她的《尸臭洋槐》中有这样的句子:“妻子已经死去一个月,但正雄迟迟未将尸体送往火葬场,反而每天和妻子交媾着……正雄非常恐惧,总有一天这尸体会不会腐烂变形?”这种将美推向绝路,在美的绝望中沉溺的方式在日本历代文人的传导下几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电影也笼罩着一种浓酽的“耽美”之美。[3]
至于耽美,何以最终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词,好像应从日本战后70年代少女漫画界的变革说起。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抬头迫使其从内容以及思想中寻求变化,推出了以新人为主创力量的别册,山岸凉子描写同性恋的《白屋二人世界》这种类似实验性作品就是在当时推出的。
后来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小学馆的竹公惠子所画的《风与木之诗》她当时与另外两人,被称为“HOT”三人组(不是韩国的那个)在73年--75年掀起了少女漫画的新浪潮,当时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至此,表达同性爱的漫画便开始发展、蔓延,壮大,渐渐成为日本漫画的一个分支。
因为,当时漫画家所画的关于同性的感情故事大都是相当唯美,浪漫的感性描写,才与耽美一词挂上钩,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为其专有名词。
为什么会有耽美: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及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表达形式:
漫画、动画、小说和广播剧
在中国大陆流传的最早的耽美作品多为日本耽美漫画。
随后许多中国作者创作了大量耽美题材的小说。早期的中国耽美小说大部分是同人小说,导致女性耽美爱好者被误称为同人女;实际上耽美小说与同人小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耽美作品因突出同性恋问题而在中国备受争议,部分作品主题也包含对“性虐待”或“恋童癖”等非正常性取向的描写。耽美向动画
市面上还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绝爱-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网中鱼》,《冤罪》,《没有钱》,等,这些VCD画面精美,声优的表现也非常棒。但是这些VCD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有些质量不是最佳,还有各种新番如2010年4月新番的《无法逃离的背叛》等。另外还有很多耽美动画的DRAMACD,不过因为是日文原声,所以如果没有日语基础的话是听不懂的。
第2个回答  2020-03-12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和BL有什么区别?
  BL的确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而将文或图用词句或画笔描绘得极为美丽,到达了唯美的境界,就叫耽美。以下用一段句子来做说明——
  ×.普通写法:他喝着冰凉的啤酒,却不小心从大开的嘴里流了些酒出来,他连忙伸出舌头舔了舔。
  ×.耽美写法:他喝着冰凉的澄色液体,却不小心从他半张的薄唇间溢出几丝残汁,他微吐出红舌意犹未尽地舔着。
  注:耽美并不只适用于BL,一般向也可,是几世纪前唯美主义的通称,但到了现在从日本传到台湾之后大家似乎都将它当成了BL的代称了,其实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称,和汉字的耽美完全不同。
第3个回答  2006-01-17
耽美

其实耽美一词的原始意思并不带有同性或者bl的含义。

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 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

日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亡命遗族的气质,所以就酝酿了一种文化精髓——“耽美”。烧这个词不像烧茶,烧茶只是用荔枝核文火轻烧到水温80C 就OK了,“耽美”却要焚身于烁石烈焰中直到身心俱为灰烬为止,所以耽美的普遍表现形式是自杀、死亡,最高级表现形式是恋尸与尸恋,比如“耽美”派作家草间弥生在她的《尸臭洋槐》中有这样的句子:“妻子已经死去一个月,但正雄迟迟未将尸体送往火葬场,反而每天和妻子交媾着……正雄非常恐惧,总有一天这尸体会不会腐烂变形?”这种将美推向绝路,在美的绝望中沉溺的方式在日本历代文人的传导下几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电影也笼罩着一种浓酽的“耽美”之美。

记得日本的耽美一词若要寻根溯源,则应追溯到法国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扯就远了,怕回不来,就不说了

至于耽美,何以最终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词,好像应从日本战后70年代少女漫画界的变革说起。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抬头迫使其从内容以及思想中寻求变化,推出了以新人为主创力量的别册,山岸凉子描写同性恋的《白屋二人世界》这种类似实验性作品就是在当时推出的。

后来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小学馆的竹公惠子所画的《风与木之诗》她当时与另外两人,被称为“HOT”三人组(汗`~绝对不是韩国的那个 --__--|||)在73年--75年掀起了少女漫画的新浪潮,当时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至此,表达同性爱的漫画便开始发展、蔓延,壮大,渐渐成为日本漫画的一个分支。

因为,当时漫画家所画的关于同性的感情故事大都是相当唯美,浪漫的感性描写,才与耽美一词挂上钩,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为其专有名词。

同人
-------------关于同人的意思:

这个词好像也是从日本渡过来的(记不大清了。。。。)

通俗点说,就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从新创作的一种形式”——用自己的笔把喜欢的人物重新演绎。

并 不 是“红茶”所说的“所谓的同人小说都是拿原来小说的男主角来BL的……”

恰恰相反,bl类的同人,只能说是同人领域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只不过大陆的BL基本上是从同人起家的,发展到今天,不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参考资料:http://battle.jnnc.com/ut/read.php?tid=5562
第4个回答  2019-07-19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这个解释可以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义。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时至今日,耽美、YAOI、BL等称呼逐渐风行,这些对于大部分喜好此道的人而言可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其实每个词都代表一个完整的时代,支持着此类作品的繁衍,又严格的把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志文学予以区分。没错,BL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纯粹出自女性之手,只为女性服务的一种少女漫画分支。而这样一个完备且庞大的分支究竟是如何发展然后壮大的呢?纵观整个BL漫画发展史,所得到也许只能是一段称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识发展史吧……
  耽美——残酷的美,无法到达的终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