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原文: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
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
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
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
,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右四维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
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
,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
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
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右四顺
错国於不倾之地,积於不涸之仓,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争之官
,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
於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於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
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於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
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
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
,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
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
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士经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
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
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辔,
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
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
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
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
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
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
;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亲五法
〈形势〉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
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
,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
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
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
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
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
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
之言者,必参於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
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
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
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
,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
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
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
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
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
造怨。万物之於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
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
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
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几於不亲;见哀
之役,几於不结;见施之德,几於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
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
来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
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权修〉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
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
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
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
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
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
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
;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
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於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
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於其所见,而求其所不
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
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
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
量不生於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於民有度,用之
有止,国虽小必安;取於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
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
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
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
之机也。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
府不积货,藏於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
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
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
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乡?有乡不治,奚待於国?有国
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
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
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
,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
,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淩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诈
谋闲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
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
。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
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
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
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
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
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
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国,而求百
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
耻不饰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
、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
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
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
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
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
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闲其治;民闲其治,则
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
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
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
国之教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