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古人还有一句俗话”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和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快,我要标准答案

演化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意思是:和你分别只有几天(“三日”在古代不只是三天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几天),就要消除以前的眼光,重新认识你了。(“刮目”就是揉眼睛的意思,表示重新看清。这里是佩服的意思。)

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扩展资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历史典故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

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

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

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3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合在一起都是说读书的重要性
士别三日是说读书进步;语言也无休是说不读书便退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30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第3个回答  2011-07-30
刮目相看
第4个回答  2013-04-07
【这是我结合其他答案的结果,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