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秦兵马俑震撼世人的首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几千件魁伟英武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以整体形象排列在将近两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其磅礴的气势几乎使所有不同肤色的参观者都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颤,体现出艺术家驾驭宏大艺术题材、追求整体气韵和艺术创造的卓越才能。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则从形体把握、神韵处理、色彩运用、细部刻画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作品写实主义的风格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超的古代艺术范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极富价值的历史记录。严肃划一的军旅题材能够处理得如此生动,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不得不换一副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规律,重新探索和构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

  秦兵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较大幅度地改写了人们对秦代的科技水平的认识,以大量的实证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发现的许多资料都是令世人震惊的。譬如:1、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展现的秦代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比我们以往的估计要高出很多,其中青铜涂铬防锈技术的大量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它在当时已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秦俑出土的绝大多数兵器表面都涂有这种保护层。这种绝技似乎从汉代以后就失传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千多年后的1937年,现代镀铬技术才在德国产生,并以专利发明载入了史册。2、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确印证了秦简中关于“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是一种标准化概念,秦人在标准化实践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标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艺术发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标志。秦人加工的青铜弩机器件精密、形体标准,相同规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换。许多特殊的加工工艺,如青铜铍脊上的纹饰生成,纤如毫发的金属小孔钻刻技艺,也都令人叹为观止,一些工艺至今还是不解之谜。由于古代统治者们有重政治、重伦理、崇人事而轻科技的倾向,史书关于科技的记载往往简略残缺,秦代科技资料更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秦俑考古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就更加重要。

  俑坑数千兵马俑所展示的军事内容无疑是军事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最形象的资料之一,许多资料使人们对古代军事领域的认识更进一步。譬如,关于当时的兵种构成、组合搭配和结阵形式,兵器、兵器配置形式以及甲具防护装备,军伍组织结构和指挥系统,甚至军伍士卒的来源等,都有珍贵的资料价值。二号坑弩兵的单独结阵,骑兵、轻车兵的编队和配合,是以前有所不知或知之不详的重要资料,以之对照《孙膑兵法》中关于车、步、骑配合原则的论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古代军事著述中关于兵器配置中长短相杂、相救的原则在秦俑坑兵器配置中也有直观表现,同样有其军事科学上的研究价值。难怪有人将秦俑三坑称为一座内容丰厚的秦代军事博物馆

  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即使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秦俑坑出土文物的精美和丰富,是文物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物质成就的直接见证。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那个时代,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历史课题,譬如关于帝王权力的重新认识、秦代文化的特质、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与之相联系的是,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反映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始皇所起的某种积极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史书中提到的秦代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的统治问题。秦俑考古还在继续,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随着考古的进展而不断深入。

参考资料: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5dc7a4cf0a6dc8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3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战国时期的墓葬,突然反应的历史无非就是秦始皇戎马一生,统一中国的事,文化也自然是关中地区的文化。秦始皇陵兵马俑主要是陶器,这反映了当时的陶器烧纸技术已经炉火纯青,还有就是里边最多的俑是战士或者战车战马,这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军队的推崇,就像二战时期的日本一样。后来的墓葬,就不见得会有那么大规模的兵马俑。
第2个回答  2011-07-14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四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络头和挽具以金银为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定为国宝。馆区各项旅游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有餐馆、商店、停车场、环幕电影、照相馆和外宾厕所设施。沿西(安)临(潼)高速路30多分钟便可从西安到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第3个回答  2011-07-13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