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

我想问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为什麼没有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样陷入分裂?

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刺部三部。其中,瓦刺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刺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率兵亲征,以建君威,英宗应之。然而仓促出兵,军队不整,粮钠不齐,士卒情绪十分低落。八月初一明军抵达大同,也先诈败,诱明军深入。明军先头部队中伏击而大败,王振听到前方连打败仗的消息,惊慌失措,挥师急退。归途中,王振不听大同总兵让英宗速入紫荆关的建议,反邀英宗至蔚州(令河北蔚县)其家,以耀乡里。行四十里后,又怕大军过境损坏家中庄稼,急令军队转道宣府。十四日停驻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队包围。明军无水可喝,陷人困境,英宗遣使请和。也先佯许,当明军移营出城时,瓦刺军乘机四面围攻。明军仓促间人马蹈藉,死者无数。明英宗被俘。战斗中,护卫将军樊忠义愤填膺,将太监王振一锤击死。
此一战役,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官员亦死伤五十余
人。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廷臣为应急,联合奏
请皇太后立郕王即皇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但硼王却推
辞不就。文武大臣及皇太后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英宗秘派
使者到来,传口谕命硼王速即帝位。郝王于九月初六登基,
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刺
自俘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
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
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
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
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
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
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
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
战开始。
明景帝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干谦分遣诸将
率兵22万,于京城九门之外列阵,并亲自与石亨在德
胜门设阵,以阻敌人前锋。十三日,于谦派骑兵引诱
也先,也先率数万众至德胜门时,明朝伏兵冲出,神
机营火器齐发,将也先兵马击溃。也先又转攻西直门,
城上守军发箭炮反击,也先又败。京师之围解除。
于谦(公元1397—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
人。为永乐十九年进土,曾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
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土木
堡之变后率重兵痛击瓦刺军,迫使瓦刺于景泰元年释
放英宗,并说服景帝迎英宗归国。他改革亲军旧制,
创立团营,整肃军纪,加强训练,毫不松懈。他本人
才识过人,忧国忧民,深受景帝器重。天顺元年(公
元1457年)正月被陷害致死,于谦留下的“粉身碎骨
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词句,不幸竟成为
他自身的写照。后人辑这位民族英雄的诗文为《于忠
肃集》流世。
宪宗即位后,为于谦平反,恢复官衔。孝宗即位后,
又追赠其为太傅,溢肃憨,为他建“旌功祠。后神宗改
溢为“忠肃”。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
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
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
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
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
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
做了太上皇。景帝害怕英宗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不良影响,
便把迎回的哥哥送往南宫闲居,并派人专门守备,不准群
臣去朝见,也不准英宗和大臣交往,以防止他们进行复辟
活动。
后来,明景帝朱祁钰身患重病,原立皇太子朱见济已
死,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中大臣们急于落实的事情,欲新
立皇太子,大臣们又开始争论,意见无法一致。武清侯石
亨深知明景帝病体难以康复,便与同党太监曹吉祥、太常
卿许彬、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商量重新拥立朱祁镇复位。正
月十七日临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急命
手下带兵人城加强防备。随即便前往南宫迎接朱祈镇至奉
天殿升帝座。这时候,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
上皇已复位。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
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
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

参考资料: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604/show320066c17p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02
我觉得跟中央的领导有关,因为他们能及时的推举一个新皇帝出来,使天下没有陷入分裂
回答者:下雨天1981 - 试用期 一级 7-2 11:59

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刺部三部。其中,瓦刺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刺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率兵亲征,以建君威,英宗应之。然而仓促出兵,军队不整,粮钠不齐,士卒情绪十分低落。八月初一明军抵达大同,也先诈败,诱明军深入。明军先头部队中伏击而大败,王振听到前方连打败仗的消息,惊慌失措,挥师急退。归途中,王振不听大同总兵让英宗速入紫荆关的建议,反邀英宗至蔚州(令河北蔚县)其家,以耀乡里。行四十里后,又怕大军过境损坏家中庄稼,急令军队转道宣府。十四日停驻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队包围。明军无水可喝,陷人困境,英宗遣使请和。也先佯许,当明军移营出城时,瓦刺军乘机四面围攻。明军仓促间人马蹈藉,死者无数。明英宗被俘。战斗中,护卫将军樊忠义愤填膺,将太监王振一锤击死。
此一战役,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官员亦死伤五十余
人。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廷臣为应急,联合奏
请皇太后立郕王即皇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但硼王却推
辞不就。文武大臣及皇太后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英宗秘派
使者到来,传口谕命硼王速即帝位。郝王于九月初六登基,
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刺
自俘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
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
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
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
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
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
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
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
战开始。
明景帝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干谦分遣诸将
率兵22万,于京城九门之外列阵,并亲自与石亨在德
胜门设阵,以阻敌人前锋。十三日,于谦派骑兵引诱
也先,也先率数万众至德胜门时,明朝伏兵冲出,神
机营火器齐发,将也先兵马击溃。也先又转攻西直门,
城上守军发箭炮反击,也先又败。京师之围解除。
于谦(公元1397—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
人。为永乐十九年进土,曾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
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土木
堡之变后率重兵痛击瓦刺军,迫使瓦刺于景泰元年释
放英宗,并说服景帝迎英宗归国。他改革亲军旧制,
创立团营,整肃军纪,加强训练,毫不松懈。他本人
才识过人,忧国忧民,深受景帝器重。天顺元年(公
元1457年)正月被陷害致死,于谦留下的“粉身碎骨
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词句,不幸竟成为
他自身的写照。后人辑这位民族英雄的诗文为《于忠
肃集》流世。
宪宗即位后,为于谦平反,恢复官衔。孝宗即位后,
又追赠其为太傅,溢肃憨,为他建“旌功祠。后神宗改
溢为“忠肃”。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
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
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
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
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
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
做了太上皇。景帝害怕英宗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不良影响,
便把迎回的哥哥送往南宫闲居,并派人专门守备,不准群
臣去朝见,也不准英宗和大臣交往,以防止他们进行复辟
活动。
后来,明景帝朱祁钰身患重病,原立皇太子朱见济已
死,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中大臣们急于落实的事情,欲新
立皇太子,大臣们又开始争论,意见无法一致。武清侯石
亨深知明景帝病体难以康复,便与同党太监曹吉祥、太常
卿许彬、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商量重新拥立朱祁镇复位。正
月十七日临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急命
手下带兵人城加强防备。随即便前往南宫迎接朱祈镇至奉
天殿升帝座。这时候,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
上皇已复位。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
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
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

参考资料: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604/show320066c17p1.html
回答者:稳博青春 - 助理 二级 7-2 11:59
第2个回答  2007-07-02
我觉得跟中央的领导有关,因为他们能及时的推举一个新皇帝出来,使天下没有陷入分裂
第3个回答  2007-07-02
还不是制度造成的,再加上当时瓦刺只想要钱财.瓦刺也没能力彻底打败明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7-12
明朝的统治力比较强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