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史学家对 秦始皇和汉武帝评价

方间对他们的评价太多,我想看看名家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当然,名家最好是指史家/正史吧,古今皆可,举个例:

司马光: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 (历史引文)
钱穆:大体上是支持汉武主动出击匈奴 (文义)

合心意了我可以给更高
个人之见不给分,不是说你的意见不中肯,不好,是我想要一些比较难找的史评

  秦始皇
  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裏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汉之政治,多沿秦法,间参以儒家之言。」「秦、汉政体,虽为君主专制,而其地方行政,犹有周代人民自治之遗意。」「秦、汉之时,人民言论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秦以专制,为后世诟病,而其实人民转有自治之权。」秦俗「重男女平等」,「秦不专责女子以节义」,对男子也有对等的要求。「第执「焚书坑儒」一语,遽以为秦之对於古代文化摧灭无余,是实不善读史耳」[12]。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前领导人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他不仅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还说过:「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在某些场合,毛泽东甚至说他自己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当然,毛泽东对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说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汉武帝
  1 对于汉武帝的一生,班固《汉书·武帝纪》赞辞只称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称赞其举俊茂、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等文治事业,而对汉武帝的煌煌武功则不赞一辞,并称“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在秉持儒家观念的班固看来,国家的强大,首先应当是民生的安定富庶,而汉武帝虽有雄才大略,却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终于使得汉朝繁荣经济濒临崩溃。

  2 如果翻看《史记》,我们就会发现“隐忍苟活”的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只是记载其信用方士,四处求仙事,对其政治功业甚少叙述。唐史家司马贞更是在《史记》索隐中评汉武帝“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比,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很严厉的,体现了中国史官的儒家传统价值。

  3 另一个伟大史家,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汉武帝的评价同样不高,他称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认为汉武帝奢侈无度,严刑峻法,完全就是个秦始皇再世。之所以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原因只在于汉武帝“晚而改过,顾托得人”,及时调整了政策。 所谓“晚而改过”,是说汉武帝晚年下《轮台诏》,自称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后人因此称此诏为中国皇帝的第一个《罪己诏》,但此诏并非真正有所追悔,而是他深知行将就木,积怨甚多,太子尚幼,必须做个表态,以抚慰庞大的官僚群体。

  4 在百家讲坛中的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千秋功过” 中讲到“古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汉武帝去世8年继位的汉昭帝举行了一次重大的会议,这个会议历史上称为《盐铁会议》后来集成历史上重要的书籍《盐铁论》。 在《盐铁论》公开地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批判汉武帝的政策意见,而且会议达成了一个共时就是对汉武帝时期的政策继续进行调整。
  到了班固《写汉书》班固在《汉书.武帝记》最后的评论中间,对汉武帝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评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雄才大略”所以我们今天都认定班固这个评价,很准确。 但是班固这个评价有一个特点,叫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抽象说他雄才大略,但是具体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文治不提武功。 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到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的评论就更激烈了,因为他是北宋时期 完全无所顾及。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几乎全是负面了,基本否定了汉武帝的内外政策的许多方面。
  古人的评价大体出现两派,一派是否定的,也有肯定的一派 现代的也分有两派。肯定的有 著名的范文澜先生,翦伯赞先生。都是充分肯定的。翦伯赞先生对汉武帝的评价还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 但是在当代史学家也有人批评汉武帝。所以说汉武帝在中国历史成为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王立群先生自己的评价是:“论武功,汉武帝可以说是第一个拟定了现在中国版图 的皇帝。这一点贡献很大。 武功方面有几点。第一‘魄力’对匈奴的作战 只有武帝时期打得顽强 勇敢,是历朝历代赶不上的。第二‘尊儒’虽说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 儒法并用,交错应用。尊“儒家”是讲究封建等级秩序,用“法家”是严惩贪官污吏。他尊儒是对的 百家他也没废。这样的做法对后世贡献是非常之大,培养了2000多年以来以儒生为主的文官队伍,而且学而优则仕,提供了一个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1-07-22
评价不是很多么 自己去搜索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