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如题所述

20世纪20年代属于中国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二十一条”签订后,袁世凯计划仿照德国、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最终因日本从中作梗和地方军阀的反对而终止。

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战争后才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其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国共内战。

总体: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但出现专制复辟,军阀割据混战,黑暗时期。

经济上,由于辛亥革命的提高资产阶级地位,加上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文化上,提倡“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全面展开,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这阶段,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历史分期:

1、1912年1月1日——4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1912年3月10日——1928年12月29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3、1927年——1949年,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主要是蒋介石掌权。北伐战争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全国的统一。

1920大事件:

1月

刘鸿生在苏州创办了华鸿生火柴无限公司。

梅兰芳自导自演的戏曲影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在京上演。

1月4日,黎锦熙到北长街99号福佑寺,访在这里主办平民通讯社的毛泽东

1月6日,天津国民大会通电全国声讨安福系。

1月8日,吴天礼先生在中国广宁江屯镇创办“义和茶行”,经营茶叶及传播中华茶文化。

1月10日,国际联盟成立。

1月10日,国际联盟第一次开会,签署《凡尔赛条约》,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1月11日,台湾新民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月16日,美国开始执行禁酒令。

2月

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

女子第一次正式进入北京大学读书。

2月2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

2月5日,陈独秀在武汉讲演,题为:《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7日晚,北上返京。旋即由李大钊护送出京转上海。

2月9日,国际联盟决定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归瑞典。

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组织纳粹党。

....

8月

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李达、施存统、杨明斋、邵力子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陈独秀家中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创办《共产党》月刊。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上海问世。

周佛海发起东京共产主义小组。

8月9日,徐世昌再任靳云鹏为国务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9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洋政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6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1.辛亥革命以后,旧的权威已被打破,新的权威尚未建立。
中国政治实际上陷入一种极其混乱的无序状态。革命无法完成秩序的重建,人们便自然试图回复到旧有的轨辙,政治强人袁世凯以为凭借国内外的支持,企图通过重建“汉人的帝国”恢复秩序,不料共和的理想久已深入人心,人们宁愿做徒有虚名且混乱不堪的共和国的公民,而不愿再做宁静有序的专制帝国的臣民,于是袁世凯的帝制自为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袁氏之后,中国的政权完全落入北洋系的军阀手中,但此时北洋系的军阀已无人具有袁氏的力量和手腕,因此他们只能像走马灯一样的轮流登场,既无力弥合派系之间的利益冲突,更无力统一全国。在南方,虽有非北洋系的军阀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力量继续活动,但孙中山的力量和策略不能统一中国至为明显,而南方军阀则与北洋军阀如一丘之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和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成为国人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统一帝国的旧秩序既然已根本不可能恢复,那么中国的智者阶层必然要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之外寻求突破口,于是乎,联省自治、邦联政治一时间成为知识界、思想界议论的热门话题,并很快由理论上的探讨转化为实际上的政治运作,似乎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只在于此。

2.中央集权模式的危机。
  联省自治在理论上说似乎并无大错。如果是基于正常情况下的理智选择,这种方案未尝不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种选择方案。然而由于背景的复杂和各方面利益的冲突,作为实际运动的联省政治、邦联政治则导致与人们的政治期望几乎完全相反的结果。故而系统研究这一运动的发生、发展与消失的全过程,对于理解以及协调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力冲突,可能依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意义。
  联省自治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到达高峰,但其思想背景和局部的实践都可追溯很远。一方面,它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这一趋势又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中央集权模式的危机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一种政治选择和政治尝试。
  在一定意义上说,地方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央集权统治构成威胁,只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下,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虽然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多次威胁,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始终不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而这些威胁每每化险为夷,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从而得以持续下去。

3.君主个人独裁的政治模式。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君主个人独裁的政治模式虽然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和执行,但以君主为权力的象征和“主权的体现者”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则至迟从西汉中叶之后一直得以实行。这种模式将地方上的各种权力尽可能地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决策和推行,各级地方政权实际上沦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它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只能是垂直的隶属关系。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具有许多弊病,既扼杀了地方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中央政权极其沉重而又不易消解的财政乃至政治负担。但是历史主义的来观察,这种权力模式在中国历史上是正面作用大于负面影响,它一方面维护了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另一方面则比较容易地造成一种稳定的宁静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2个回答  2019-12-23
20世纪20年代,中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国家列强入侵,军阀混战。
第3个回答  2019-10-31
二 十世纪20年代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第4个回答  2011-03-23
战乱国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