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李”的祖先是谁?

请问姓氏是“李”的祖先是谁?

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姓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6
李姓祖先是颛顼帝高阳氏。
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其氏族之盛,人数之众,远超于他姓之上。李氏的来源是从以官为姓到以树为姓。《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出自赢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也作咎繇,作了尧帝的理官。《管子·法法》曰:“皋陶为李,”理官掌管刑狱诉讼,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咎繇的子孙就以官为姓,开始姓理。“理”后来如何变成了李呢?相传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残害百姓,皋陶的后裔理征忠心进谏,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儿子利真出逃。当逃跑到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就采下野树上的一些“木子”来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后来,一方面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另一方面也为摆脱纣王的追缉,就把“木子”合起来为李字,自利真开始改理氏为李氏。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主要有两大支系,一支在陇西(今甘肃省);一支在赵郡(今河北省)。李姓以这两支为主,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繁衍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据《李氏族谱序》记载,李渊一家出自陇西一支,随着唐朝的强盛,李姓也日渐兴旺。仅李渊一家,就分出39房之多。源于赵郡的那一支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族人之繁盛,宗族之强大,高居于张、王、刘、赵等当地望族之上。后来,河北这支李姓,又分东、南、西三个组向外扩迁,东至山东、安微,南抵河南、湖广,西到山西。李姓南迁,要早于其他诸姓。据《崇正系谱·李氏篇》考证所得,唐高祖以前尚无李姓南渡过江的记载。李姓南下,似在唐朝末年。《崇正系谱·李氏篇》曰:“其南来之祖,则溯始于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照此记载,李氏大约于公元880年前后举族南迁。唐末爆发了规模盛大的黄巢起义,起义军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即便如此,那些与唐王室同姓的李氏族人,为求避祸,还是大举南迁,到江南寻求偏安之地。
第2个回答  2005-12-30
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其氏族之盛,人数之众,远超于他姓之上。李氏的来源是从以官为姓到以树为姓。《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出自赢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也作咎繇,作了尧帝的理官。《管子·法法》曰:“皋陶为李,”理官掌管刑狱诉讼,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咎繇的子孙就以官为姓,开始姓理。“理”后来如何变成了李呢?相传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残害百姓,皋陶的后裔理征忠心进谏,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儿子利真出逃。当逃跑到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就采下野树上的一些“木子”来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后来,一方面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另一方面也为摆脱纣王的追缉,就把“木子”合起来为李字,自利真开始改理氏为李氏。这就是李姓的起源。李姓主要有两大支系,一支在陇西(今甘肃省);一支在赵郡(今河北省)。李姓以这两支为主,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繁衍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据《李氏族谱序》记载,李渊一家出自陇西一支,随着唐朝的强盛,李姓也日渐兴旺。仅李渊一家,就分出39房之多。源于赵郡的那一支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族人之繁盛,宗族之强大,高居于张、王、刘、赵等当地望族之上。后来,河北这支李姓,又分东、南、西三个组向外扩迁,东至山东、安微,南抵河南、湖广,西到山西。李姓南迁,要早于其他诸姓。据《崇正系谱·李氏篇》考证所得,唐高祖以前尚无李姓南渡过江的记载。李姓南下,似在唐朝末年。《崇正系谱·李氏篇》曰:“其南来之祖,则溯始于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照此记载,李氏大约于公元880年前后举族南迁。唐末爆发了规模盛大的黄巢起义,起义军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即便如此,那些与唐王室同姓的李氏族人,为求避祸,还是大举南迁,到江南寻求偏安之地。

家族名人
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世民
李白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祖籍甘肃秦安,他被誉为诗仙。
李贺、李商隐、李绅
李自成
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号「闯王」,陕西米脂人。
李清照 宋 女词人
李四光 地质学家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第3个回答  2005-12-30
《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呵呵,我也姓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5-12-31
哇不会吧
今天进来的都是李姓的
呵呵
我也是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