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07高考知分制有何好处与坏处?

安徽省07高考知分制有何好处与坏处?艺术类不实行知分制会不会吃亏?艺术类为什么要提前报志愿?

  本报讯 虽然目前我省今年是否实施“知分填志愿”这一政策还未确定,但是无疑这已成为当前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家长:

  知分填志愿方便报考

  省城方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寒假前,他孩子的老师就在班上向大家说了这个事情。对于“知分填志愿”,方先生表示了极大的赞同,方先生的孩子去年参加

  过高考,当时因为少估了40分,结果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如果真的实行‘知分填志愿’,对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消息。”采访中,很多家长和考生都表示赞同“知分填志愿”,这样考生可更清楚自己在全省的排位,便于更准确地选择学校。

  不仅家长和考生高度关注此事,教育界人士也不例外。合肥六中的范广伟校长告诉记者,虽然至今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但学校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此项政策。他认为“知分填志愿”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让考生和家长能有一个平稳的心态,减少了高分段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同时对那些估分不准的考生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业内人士:

  受益与风险并存

  “知分填报志愿”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高分低报、低分高报”的概率,但采访中,很多教育界人士也表示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考生志愿扎堆”现象虽然会减少,但依然存在。

  “知分填报志愿”虽然让考生明确了自己的分数和位置,但考生仍然无法知道其他人怎么填志愿,不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因而并不能完全避免报考的盲目性。其中,处于中间阶段考分的考生其志愿最为难填。原因很简单,分数很高的学生他们的排名在全省名列前茅,可以报考北大、清华等名校;分数较低的学生,可以报考高职、大专,撞车的可能性不大;而那些处于一本线或二本线的学生,由于分数不低,不会仅仅满足于报考一般学校。同时这部分考生数量又是最大的,相互间无法准确了解别人报考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出现部分报考学校过分火爆的现象,撞车在所难免。

  此外,我省的一些高校也对“知分填志愿”后的生源表示了担忧。省城一所重点大学招生处的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学校还能收到一些撞车的高分考生,如果今年实施了“知分填志愿”,那么好的生源将会有所减少,对本省高等教育也会带来冲击。

  提醒:

  志愿填报应留有余地

  如何避免考生志愿“扎堆”,是“知分填志愿”政策实施后面临的最大挑战。采访中,教育界人士都表示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留有余地。同时要及时掌握其他同学的志愿信息,了解所报考学校的招录形势,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以往高考后,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容易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别人可能不会报考,想大胆冲线。尤其是“临界线”的考生,往往以为自己正好搭在高校录取线上,就“大胆”填报,这样风险很大。理性的报考方式是正确分析自己的实力,冷静地选择学校,同时积极与自己拟选择的第一志愿学校联系,或上网了解学校近年来的录取情况,进行分析后理智地选择。

  如果考生在报考第一志愿时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那么余下的参考志愿要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否则,假如第一志愿无法实现,后面的志愿也就危险了。此外,各高中学校也要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各校学生报考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控,给考生以正确的指导。

  除了要关注学校本身外,专业和兴趣爱好也应该成为考生填报志愿时考虑的因素。将学校和专业结合起来选择,只考虑专业选择面太小,只考虑学校容易被束缚在某几所高校中。

  (本报记者 张晓嵘)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实施数年的考生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做法今年将有望成为历史,我省高招的一项重要改革形式“知分填志愿”正在紧张酝酿中,不久将揭开盖头。

  所谓“知分填志愿”,即是考生高考成绩、分数线,甚至分数段人数、考生成绩排名公布后,考生根据有关信息再行填报高考志愿。由于习惯于传统的“估分填报志愿”,许多老师、家长和考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志愿填报方式并不甚了解和掌握,本报由此特别邀请了数位业内嘉宾走进《教育视线》“教育会客厅”和广大读者畅谈“知分填志愿”的利弊和方法以未雨绸缪,仅供参考(有关政策最终以安徽省教育厅文件为准)。

  明明白白“撞车”

  王 勇(合肥一中副校长) 在我国,高考填志愿有三种形式:考前填志愿、估分填志愿、知分填志愿。既然是志愿,就涉及双向选择,就得承担一定风险。相比较而言,虽然“知分填志愿”相关配套政策还没出台,但从字面上理解,就可知“知分填志愿”比“估分填志愿”肯定少了“估分”环节,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风险,此政策的出台也就更能维护考生利益。但“知分填志愿”还是不能规避志愿“撞车”,可以说,“估分填志愿”稀里糊涂“撞车”,“知分填志愿”就是明明白白“撞车”。

  不管是哪一种志愿填报方式都有利有弊,然而,学生家长总是希望得到高校100%的承诺,总想把这项风险转嫁给高校。由此,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情况下,“知分填志愿”让中学工作量加大,学校不仅要为高校与学生牵线搭桥,给学生提供各个高校的信息,还要为学生解析相关的专业等等。

  “高分数段”学生将受益

  牛和荣(合肥六中副校长) 学生家长最担心的是教育不公平,因此假如实行“知分填志愿”新政,有必要在细节上维护最广泛考生的利益。众所周知,高招政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现在依然比较“神圣”。因此,如何保住这方净土、绿洲?如何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何杜绝利用社会关系走“后门”等问题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另外,在高校招生方式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知分填志愿”可以确保“高分数段”学生顺利“走掉”,并被录取到比较满意的学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知分填志愿”遏制了因高分“撞车”而复读的恶性循环,同时保证了“高分数段”学生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家庭、学生节约了不必要的投入,最终实现了分数与志愿的匹配,彰显高招的公平、公正。

  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对学生负责,为家长提供方便。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在分数条上标注考生的全省名次,在媒体上公布各个分数段的考生人数。同时,高校不能只录取第一志愿,要理解考生填报 “第二志愿”的心理。对于考生来说,就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兴趣、爱好填好志愿,不可盲目投向热点城市、热门高校和专业。

  对高校招生冲击很大

  陈明华(合肥八中副校长)“知分填志愿”有利有弊,相比较“估分填志愿”而言,“知分填志愿”对估分不准的考生更有利。同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知分填志愿”可能带来的只是压力小了,从根本上讲,看着分数填志愿,难度系数还是没多大变化,因为同等档次的学校很多。

  我认为,假如实施“知分填志愿”政策,高校在皖招生将受很大冲击,比如考生填报某海洋大学,在不知分的情况下,就可能为了稳当而填报。但分数一旦揭晓,填报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这必然会影响到外省普通高校在安徽的招生计划。我还是比较赞成去年实施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如果“知分填志愿”还能保留平行志愿这类政策,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这样操作,我认为其优势不大。

  填报志愿风险没降低

  唐 华(合肥一六八中学副校长) 假如实行“知分填志愿”政策,其配套政策的出台应该听听中学方面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没有降低志愿填报风险,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在感觉上觉得好一点,相比较而言有了一定的把握,但结果没多大区别。因为即使你知道自己分数而填志愿,但对其他考生的更详细信息还是弄不清。

  “估分填志愿”改为“知分填志愿”,只是志愿方式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要改革,就得让眼光更宽广,改革高校的录取方式。摒弃“卷子”填志愿的方式,加强学校自主招生,让学生上自己愿意上的学校,让高校招自己想招的学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艺术类不实行知分制不会吃亏,又不是你一个人不知道分数,大家都不知道。

  艺术类为什么要提前报志愿?因为教育厅是这样安排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