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诰命和敕命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诰,就是以上告下的意思。诰作为王命文书,敕,本身有告诫的意思,始于西汉时期,比诰稍微晚一些。依照明清现存的诰命来看,颜色一般分为苍、青、 黄、赤、黑五种,官员品级越高,诰命的颜色就越多。

以宋朝为背景的热播剧《知否》中,盛明兰嫁给侯府的二郎,由于二郎跟新帝在战场上有过命的交情,新帝登基后,二郎也成了官家跟前的红人。之后,明兰作为二郎的正妻,也跟着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看着明兰一身“诰命夫人”的盛装打扮,想必电视前的观众们都为她感到扬眉吐气。或许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不禁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才可以被封“诰命夫人”?有了“诰命夫人”的荣誉称号,又能享受哪些特殊的待遇呢?其实,“诰命”这回事,起源于唐朝,在宋朝形成所谓的“诰命制度”,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定制。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习惯将受封的官夫人称为“诰命夫人”。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命妇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汉代时,皇室以外的妇人能有封号的是极少数,也没有官方赐封的手续以及封后待遇这方面的制度。直到隋代时,朝廷才给高级官员的眷属授予命妇身份并趋向制度化。按规定,命妇分为内外两班,凡皇帝嫔妃以下受封的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以下,直至五品以下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均为外命妇。此外,成为命妇的官员妻子,不仅有成套的制服,还有规格与丈夫看齐的印绶,并且在朝廷重大的典礼中,命妇均有参加。

唐代时,关于官员母妻诏封外命妇的规定是: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母亲与妻子的区别,是封号上加“太”字,如玄宗时姚崇拜相,官居一品,其妻封郑国夫人,他的母亲就是太夫人。在县君以下,唐朝还为四品勋官的妻母设置了乡君封号。这样,唐代官员眷属的封号,计有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乡君五个等级。与此相应,唐朝还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以享受“封妻荫子”的特殊待遇。

宋代时期的制度更加完善,外命妇的封号分为久等,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共五等是留给皇室宗藩的,官员眷属的封号则有县主以下的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共四等。比唐代少了乡君一级,给封范围也见收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30

诰是以上告下之意,凡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

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敕命文书:

诰命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的。明代的诰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属的神帛制敕局,后称南京织染局织造(清代的诰命敕命由江宁织造制成)。诰命敕命为卷轴形式,分为苍、青、黄、赤、黑五种颜色;按照官品等级的高低,它的图案和轴头也有严格区别。明代规定,亲王郡王用册,亲王生母封夫人给诰命,图案为云凤锦。



第2个回答  2022-12-27
区别在于品级不一样,诰命一般是五品以上才能有,而敕命一般是给六品以下的文武官员以及妻室。
第3个回答  2022-12-27
诰命、敕命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诰命用三色或五色织成,文曰“奉天诰命”;敕命用纯色织成,文曰“奉天敕命”。
第4个回答  2022-12-27
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自己的臣子以及家眷做出封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