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在记数中也是没有“0”的.中国文化很早就产生了“空位”的概念,例如八卦中用“—”和空位表示“有”和“无”,即1和0,用以记数1到64.
在这一表示中,没有“0”的符号,也没有运算的关系.
以后,古代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算筹记数法”,对此《孙子算经》中编有押韵的顺口溜:“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前两句说明数位在记数中的重要意义,后四句则指明了摆放算筹时的一般规则:个位数用纵式,十位数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用纵式,依此类推,交替使用纵横两式.
遇到空位,算筹记法的解决方式是不放算筹,成为空档.但其巧妙之处在于因有纵横两种形式,记数时纵横相间,因此空档是易于辨认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淆.当然,在面对连续空位较多,或者末位有多个零的情况时,这种记数法仍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种记数方法,采用了“十进制”,用空位来代替“0”,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但是,这种方法在进行运算时,很容易出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