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赛事轮番上演 "中国赛季"太长了吗

如题所述

  11月8日晚,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华发中心球场高朋满座,座无虚席。曾经的中国网坛一姐李娜来了,各国驻广州的总领事们来了,从对岸澳门赶来的球迷也不少,现场一片热闹的气氛。这是今年新增的珠海WTA超级精英赛决赛现场,既是今年WTA 赛季的收官之战,也是热闹非凡的“中国赛季”的最后一战。
  2015年中国网坛迎来忙碌的一年,以WTA一个职业网球组织为例,目前就有北京、武汉、深圳、香港、广州、天津以及新增的珠海等7站洲际以上级别的比赛在中国举行,这7站比赛中,珠海的超级精英赛替代了此前的“小年终”,总数量仅次于在美国境内举办的8站比赛,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除此之外,WTA在中国还有宿州、南昌、南京、宁波举行的125K系列赛事。
  我们现在的网球赛事太多了吗?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吧。十几年前,不少球迷可能还记得,在北京光彩体育场,中网刚开始举办的时候,赛事主办者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赛场上不停地普及网球观赛礼仪,以免影响赛事正常进行。为了增加上座率,让场面上好看些,连大爷大妈们都被拉来有偿看球,于是国际网球赛事的看台上竟然发生了聊天择菜的奇葩事件。
  而时至今日,在新的比赛场地——国家网球中心,火爆的门票销售场面,场上场下有序互动的观赛氛围,丰富多彩的中网嘉年华活动,都在印证中网“长大了”、中网观众“成熟了”。经历过运作不规范、观众不捧场、社会不理解、知名球员纷纷退赛的成长挫折,逐渐成熟的中网带给北京的影响已经远非一场体育赛事所能容纳。经过12年的发展,在网球赛事方面,北京已经加入到了迈阿密、印第安维尔斯甚至马德里的集团,在世界网坛讨论到“第五大满贯”的话题时,中网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如今的中网已是大腕云集
  或许正是中网的成功经验启发了其他城市的管理者,让他们看到了通过举办网球赛事来推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快捷便利之处。于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对网球赛事青睐有加,而看好中国未来网球市场前景的国际组织也乐于和中国展开合作。根据WTA做的一份市场调查表明,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重返奥运大家庭时,中国仅有100万网球人口,而到了2011年,中国已经拥有30000多片网球场地,1400万常规网球人口(中国网球协会的数据是800-1000万),中国网球的蓬勃发展令人惊叹。
  国内网球赛事大发展首先得益的是各地的球迷,以前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大明星来到家门口,甚至还能要到签名、合影,这些都让球迷们的“获得感”爆棚。另一方面,国内赛事级别的提高,也让中国的网球的“小花”“小草”们免去累奔波劳碌之苦,这不,中国组合王雅繁/梁辰就在珠海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以6-4/6-3 直落两盘战胜赛会二号种子、来自西班牙的加里奎斯/圣顿加组合,如愿捧起首届赛事的双打冠军奖杯,创造了持外卡夺冠的奇迹。
  网球是一个讲究历史传统的体育项目,辉煌的历史是四大满贯赛最值得骄傲的要素。即便是悉尼网球公开赛这样的ATP世界巡回赛250赛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885年,算是世界上历史最老的五项赛事之一。在四大满贯中,最年轻的澳网如今也已经历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商业运作、赛事经营和培养稳定的观众群体方面都积累下宝贵的财富,形成了良好的观赛传统和习惯。
  中国作为网球赛事的后起之秀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历史最长的也不过十来年,赛场形成观赛的传统和习惯还需长久的经营,网球观众群体还不够稳定,观众对网球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很多的网球比赛中都有现场观众随意走动、呐喊,相机的闪光灯等干扰,这些都是中国网球“成长的烦恼”。同时,过快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赛事能否健康良性发展就是各主办方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合同一签就是几年,需要主办方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以及专业精神来投入到办赛过程中。此外,一哄而上必然导致赛事资源的水涨船高、漫天要价,这些也都考验着项目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