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事迹简介

要知道杨靖宇是则么牺牲的,简单一点,精一点的.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杨靖宇为了什么而牺牲了

杨靖宇

(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军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与敌遭遇,经过激战,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一九二三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一九二六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六月一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七月十五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九月三十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 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民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驿城区古城乡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

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门一条整洁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住房。路东中间一角门,形似满月,古朴雅致。过了月门则是清洁宽敞的庭院,院中芳草盖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杨靖宇将军的丰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宽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书“杨靖宇将军,1905——1940”字样,雕像刀法精湛,神润贯于匠心。南边是一排九间的展厅,陈列有照片、图表、油画等92件展品,较系统地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事迹。雕像北边是一座常见的农家小院。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书“杨靖宇将军故居”。院内有北屋四间(西三间一门,东一间另开门),两间又各有两间小房。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黄色小瓦面顶。院中西侧有一棵家槐,是杨靖宇将军幼年所栽。北屋为杨靖宇将军的诞生处和他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屋内陈放有木床两张、睡柜一对,半截柜和大立柜各一个,方桌一张,抽斗桌一张以及茶壶、脸盆等用品。这些家具都是杨靖宇青、少年时代所用过的。北屋东头的一间,陈放着简陋的桌凳,这是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经常秘密集会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争方略就在这里产生。东西配房为展室,内陈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101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豫南农民暴动时所用的旗帜、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还有在东北抗联任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3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
回答者:鬼画符£ - 江湖少侠 七级 12-6 12:13

在20世纪30年代,在抗战中的东北战场,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杨靖宇将军为总司令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这支队伍在杨靖宇将军的指挥下,高举着抗日救国的旗帜,驰骋在南满大地,转战于茫茫林海,英勇地打击着敌人。杨靖宇将军的英名,日伪军闻之胆寒,抗日军民为之振奋。长白山麓,松花江畔,到处传颂着杨靖宇将军抗日救国的光辉战绩。
杨靖宇于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起在私塾读书,从小学习勤奋,读书刻苦,在小学读书时就接受党的教育,他敬佩历史上那些杀富济贫、为民除害的英雄好汉,对发生在身边不公平的事敢于出面抗争。念小学时,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中,在上海的“五卅”运动中,他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在街头进行反帝爱国演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他接受党的指示,结束了学校学习生活,回到家乡确山县开展农民革命运动。

面对形势复杂的确山县,他昼夜奔走各乡,进行宣传鼓动,组织农民群众,争取开明人士,扩大革命统一战线,使确山的农民运动很快的发展起来。1927年3月,按党组织要求,负责组织了确山县农民暴动,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临时革命政权。同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秋天,杨靖宇被调至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洛阳做地下工作。其间,杨靖宇曾三次被捕坐牢,但他以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同反动统治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严守了党的秘密。脱险后,因他在河南的名声太大,敌人追捕甚紧,中共中央决定将他调离河南。到达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上海。

1929年春,杨靖宇同志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到东北工作。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他担任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他化名张贯一,当上了一名采煤工人,和工人同吃同住,组织领导矿工罢工,同日本人斗争,取得了胜利。
1932年秋,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他到南满的(现吉林省的)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整顿党所创建的抗日游击队。从此,他开始使用“杨靖宇”这个名字,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的洪流。

1932年11月,杨靖宇化装成商人,先到吉林市。几经周折,才在桦甸县的蜜蜂顶子找到了游击队当时游击队的士气低落,信心不足,处境十分困难。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做耐心、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他的正确领导下,磐石游击队-这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终于重振军威,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活跃在当地广大地区,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短期内,共经历大小战斗六十余次,获得重大胜利。仅1933年一月到四月,就粉碎敌人四次大规模“围剿”消灭日伪军一百余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战斗中,磐石游击队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这一地区抗日武装的主力与核心。

1933年杨靖宇同志根据党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领导南满各级党组织积极进行工作,并以游击队名义印发了告工人、农民、义勇军士兵等传单,宣传我党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政策。

1933年,杨靖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这是我党领导下的东北第一支人民革命军。杨靖宇根据当时战局决定留一团和少年团在磐石游击根据地牵制、打击敌人,进行反“讨伐”斗争;自己率领精锐部队,轻装急弛,跨越辉发江南下,插向敌后,以便联合更多的抗日武装,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南渡辉发江不到半年,在党的联合抗日的旗帜下,杨靖宇就团结了20余支抗日武装,共四千余人,他们四处打击敌人,屡屡得胜。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先后任军长兼政治委员、总司令兼政委。他指挥部队冲破敌人的“讨伐”,先后打开十六个大小城镇,把游击区扩大到二十五个县。1935年10月,他与兄弟抗日队伍加强联系,互相配合,使南满与东满的游击区连成一片,沟通了一条全长两千余里的抗日游击战线。

杨靖宇同志谙熟游击战术,是东北地区游击战争一位优秀领导者。面对着敌人的疯狂挑战,杨靖宇主持召开党委会议,研究作战方针。鉴于敌我双方兵力相差悬殊的实际情况,采取“走”和“拖”的战术,避敌锋芒,将敌人拖到山区。杨靖宇作完战斗动员后,指挥部队布下“口袋阵“等待敌人。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激战,重创了尾随的敌人,击毙了日本顾问。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杨靖宇发布公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鲸吞全中国的野心,号召全国同胞团结一致,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为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杨靖宇指挥第一路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敌人的安奉铁路同吉海、奉海铁路等南满生命线,经常处于威胁与打击之下,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向关内的入侵。
1938年,杨靖宇同志率领部队进入集安县城,开展游击战争,将日本侵略者调来的对付抗联的一个混合旅全部击溃。

英勇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杨靖宇同志的指挥下,犹如一股铁流,在东北大地上滚动,他们前仆后继,浴血苦战,杀伤了大量的日伪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阻击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中国,为配合全国的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8年下半年以后,全国抗战逐渐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致使日本侵略者能够逐步抽调更多的兵力,集中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残酷地“扫荡”八路军与新四军。同时对东北抗日联军也进行了更为疯狂的“围剿”和“讨伐”。此时,杨靖宇同志领导的第一路军被迫进入长白山一带的深山老林,处境越来越困难。日军对长白山进行了大扫荡,“铁壁合围”、“蓖梳山林”。为捕杀杨靖宇本人,敌人专门组织了“富森工作队”、“程挺进队”、“唐挺进队”和“地方工作班”,还用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同志的头颅。同时,敌人加紧“归屯并户”,大搞“集团部落”“匪民分离”,严密管制人民的衣食住行,企图割断抗联同群众的联系,梦想困死饿死抗日联军。杨靖宇同志率领队伍,不仅要与几倍、几十倍的强敌苦战,还要经受严寒、疾病、饥饿的考验。他们经常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长年战斗在冰天雪地之中,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岁月。尤其是在部队出现了叛徒之后,抗联第一路军处于更加险恶的环境中。

为了作更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1938年6月初,杨靖宇同志在集安老岭主持召开了东南满党代表与第一路军高级干部第二次会议。他在会上作了政治形势和军事任务的报告,会议决定了对敌斗争的方针。会议结束后,杨靖宇同志按计划率一方面军行动。当他和部队向通化、临江一带转移时,被敌人包围,战斗十分激烈,整整打了一天,击退敌人几十次进攻,山坡上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沟里的溪水都被血染红了。杨靖宇冒着枪弹指挥战斗,组织部队在晚上突围成功,胜利地转移到辉南县.

1940年初,杨靖宇同志率部来到蒙江,攻下龙泉县,歼敌百余人,但在这次战斗之后,由于原抗联警卫旅的参谋丁守龙叛变投敌,杨靖宇和第一路军总部的行踪便暴露了。因此,日本侵略者立即出动飞机侦察,并调动四万多人,密布蒙江地面,封锁山林交通,日夜搜索,疯狂追击,情况万分危机面对险境,杨靖宇同志坚定沉着,指挥部队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之后,把部队继续划小分散活动,以迷惑敌人。他率领警卫部队离开蒙江西部林区,向东谋求和一方面军会合。一月末,杨靖宇率领这支小部队在五金顶子与敌激战,就在这时,特卫排长又投降了。根据叛徒提供的情报,敌人把攻击的目标进一步缩小,集中到杨靖宇同志活动的地区。

二月初,经过几次战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六个战士。粮食没有了,警卫员把仅有的一点苞米干粮掰下一点,递给了杨靖宇。杨靖宇看了看说:“就这一点儿干粮,为什么给我吃呢?你搞碎煮点汤喝吧!”杨靖宇爱护战士,从来不接受特殊照顾,警卫员只好按照他的意见办。后来,粮食断了,他们又弄来伐木队的骡子,杀了充饥。

敌人追击得越来越厉害,杨靖宇同志带领的六个战士有四个负伤了。他决定让警卫员带着三个负伤的战士往回走,躲开敌人的追击,自己和另两个战士往前走去联络部队。几个战士们不肯走,死活要和杨靖宇在一起。杨靖宇同志要他们离去,并且郑重地叮嘱说:“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泄露党的机密,也不能向敌人屈服。革命总是会胜利的!”杨靖宇站在一块岩石上,目送着那几个战士远去,和聂东华、朱忠范一起,又往蒙江西排子走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3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大小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活动于蒙江、抚松间的曹亚范同志,获知他险状,便率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当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三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47年底,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解放了。杨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诉别人,家乡还有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当年杨靖宇离开家乡时,他的女儿马锦云刚降生五天,等组织上找到他家时,才得知杨靖宇的母亲和妻子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派毒打致死,抛下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那时女儿已经出嫁。当地人民政府立即拨给兄妹俩1000斤麦子,并把杨靖宇的儿子送到开封上工农速成中学。
第2个回答  2007-04-19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大小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活动于蒙江、抚松间的曹亚范同志,获知他险状,便率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当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三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47年底,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解放了。杨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诉别人,家乡还有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当年杨靖宇离开家乡时,他的女儿马锦云刚降生五天,等组织上找到他家时,才得知杨靖宇的母亲和妻子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派毒打致死,抛下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那时女儿已经出嫁。当地人民政府立即拨给兄妹俩1000斤麦子,并把杨靖宇的儿子送到开封上工农速成中学。

1957年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为杨靖宇隆重举行遗首恭送仪式,通化市党政军民举行隆重迎归仪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党政军民组成的公祭安葬委员会将他的遗体与遗首对接起来,覆盖国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金一等同志,也送了花圈、挽联。大会高度评价了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光辉的一生。会上,悲壮的哀乐声起,人们吟唱着怀念他的歌曲:“洒热血,遍地红,杨靖宇是英雄,万古千秋留英名,永远活在人心中……”一时哭声大作,震撼山岗。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007cn

第3个回答  2007-04-24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军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与敌遭遇,经过激战,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一九二三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一九二六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六月一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七月十五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九月三十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民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驿城区古城乡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

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门一条整洁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住房。路东中间一角门,形似满月,古朴雅致。过了月门则是清洁宽敞的庭院,院中芳草盖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杨靖宇将军的丰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宽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书“杨靖宇将军,1905——1940”字样,雕像刀法精湛,神润贯于匠心。南边是一排九间的展厅,陈列有照片、图表、油画等92件展品,较系统地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事迹。雕像北边是一座常见的农家小院。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书“杨靖宇将军故居”。院内有北屋四间(西三间一门,东一间另开门),两间又各有两间小房。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黄色小瓦面顶。院中西侧有一棵家槐,是杨靖宇将军幼年所栽。北屋为杨靖宇将军的诞生处和他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屋内陈放有木床两张、睡柜一对,半截柜和大立柜各一个,方桌一张,抽斗桌一张以及茶壶、脸盆等用品。这些家具都是杨靖宇青、少年时代所用过的。北屋东头的一间,陈放着简陋的桌凳,这是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经常秘密集会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争方略就在这里产生。东西配房为展室,内陈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101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豫南农民暴动时所用的旗帜、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还有在东北抗联任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3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

参考资料:网页

第4个回答  2007-04-17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原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生平简介: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共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共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杨靖宇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1934年,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中25个委员之一。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