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我们小学时候的课文《八角楼上的灯光》?

《八角楼上的灯光》
回忆起来 上那课的时候

原文:

茅坪八角楼是让我梦绕神牵的地方。 从小我就知道八角楼的故事,特别是在文革时期,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的曲子里,我最喜欢“八角楼的灯光”那优美抒情的旋律,是我常常唱的一首歌。

我有幸来到井冈山,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向往已久的八角楼。八十年前,也就是 1927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在清油灯下,他老人家披着毯子抵御深夜的寒气,用一根灯芯来照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望着这简陋的房屋,无比的敬仰之情涌上心头,这八角楼那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万丈光芒。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为革命浴血奋战的先辈们,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追怀他们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前进不竭的动力。

走出八角楼,回头凝望着这座只有两层的普通的小楼房,“八角楼的灯光”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旋律仿佛在耳边响起:“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 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 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 ······”。


扩展资料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这栋小楼就是“八角楼”。

八角楼不是人们所想象中八角形的楼,而是因为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

楼房墙上,当年红军战士写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沿着窄小的木梯上到二层,是毛主席当年生活和工作的房间。

外屋摆放着一张餐桌,墙上悬挂着的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同志当年的照片。室内的陈列如床架子、桌子、砚台、油灯、茶几、高背椅、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都是毛主席和贺子珍同志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角楼的灯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5

        楼主好,我是湖南岳阳人,毛主席的老乡,这个国庆节特意去了八角楼一趟,看到了毛主席住过的八角楼。现在把我小学时候学到的课文全文摘录如下:(原文很短,就几十个字,如果楼主觉得还行的话,希望能够给我加分,采纳为最佳答案哦。谢谢)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课文中讲的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10月,毛泽东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课文中提到的茅坪村是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八角楼就座落在村中,因为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称它为八角楼。毛泽东主席在茅坪村时就住在这里。当时的环境非常艰苦,但是毛泽东主席仍然顽强、忘我的工作,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2个回答  2005-12-30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
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
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五洲四海红旗
扬。从北方到南方,从湘江,到赣江。
红旗、卷起农奴戟,天翻地覆慨而慷。
红旗卷起农奴戟,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慨而慷。

秋收起义惊天地,文家市上军号响。
深入农村扎下根,新中国孕育在井冈。
跟着毛委员,心里亮堂堂。跟着毛委员,浑身
有力量。跟着毛委员,创建新世界。跟着毛委员,
人类得解放。

八角楼的灯光哎,是黎明的曙光哎。八角楼的灯光哎
是黎明的曙光哎。驱散了万里与云雾哎映红了天空海洋哎
照亮了革命者得心哎,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啊!东方有个红色得全世界都仰望着东方,
啊东方有个红色得全世界都仰望着东方,东方
有个红色的井冈。我们的毛委员啊!员呐,
开辟了革命的道路,我们的毛委员呐,开辟了
革命,指出了胜利的方向哎。呵道路,指出了胜利方向哎。
井冈山上八角楼,升起了不落的太阳。呵嘿!
第3个回答  2013-03-03
讲毛主席的?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第4个回答  2021-11-29
宁kl护闯与阳光有关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