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黄河边上的英雄故事,要简短的

如题所述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5
公元前25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轩辕氏黄帝这面大旗。于是,一朵朵绚丽的文明之花,便从黄帝这个人文始祖中先后开出。黄帝植谷,黄帝造车,黄帝捕鱼,黄帝制镜,黄帝纺纱……在中国文化的曙光里,处处留下了黄帝的剪影。

同时,中华民族的另一远古英雄也出现在这黄土高原上。他就是炎帝。史书上说,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作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而治百病,所以又称为神农氏。在他率领下的原始部落,于黄土高原上的渭河流域,种植百谷百蔬,使这一带的黄土地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后来,炎、黄二帝联合起来,在涿鹿大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而在孤泉大战中,黄帝又打败了炎帝。黄河流域经历了大裂变和大融合,炎、黄两族逐渐融合,也同化了其他一些民族部落,最后形成了以黄帝为黄同祖先的多民族的华夏族。
据说,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充满灵光的中华民族的远古英雄,都是黄帝后裔。而进入阶段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的祖先,也都是黄帝子孙。他们自称为“华夏”,有时也单称“华”或“夏”,而把黄帝奉为始祖,又自称为“炎黄世胄”或“黄帝子孙”。凝重的黄土地上,因此而开掘出了一个农业中国。
《英烈传》所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抗日战争的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浩然正气,记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刻画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敌我斗争,军民关系与干群关系等战斗与生活内容,对于今天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年中进行曲革命传统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尤其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英烈传》所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与人物,将对进行四化建设的人民群众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英烈传》共写了十回书,故事发展自然,脉络清楚,从一九四一年春狼牙山下陈家店村西柳坟战斗结束写起,叙述五壮士之一,班长石铁林突围负伤,与上坟的老房东、烈属刘大娘巧遇,然后到了刘大娘家里养伤,又遇上刘大娘的儿子,一心为父兄报仇雪恨急着参加八路军的王宝山,写到刘大娘为国弃家,石铁林回到部队,王宝山入伍参军,又写到军民团结一心,展开一场对敌反“扫荡”斗争。这就是一九四一年秋天,日本强盗对狼牙山地区发动了一次残酷的大“扫荡”,企图一举歼灭我八路军杨成武将军领导下的主力部队。为争取反“扫荡”的全面胜利,我军主力部队由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只留下了两个班的战士来迎击敌人,最后打得只剩下了石铁林等五名战士!而我们这五名战士,却把日寇的三千五百多名“山岳特种部队”引上了狼牙山的最高峰——棋盘陀顶,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极其顽强、极其激烈的决战,直杀得鬼子兵血肉横飞,死尸遍地,而我们的战士,子弹、手榴弹都打完了,又用刺刀、石块与敌人展开搏斗,最后英勇跳崖,壮烈牺牲。这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在我国八年抗战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部震撼人心的“英烈传”!
第2个回答  2013-03-18

    荆轲刺秦王                          战国后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扩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时期,继续扩张,井继续推行军功爵制,按军功颁赐爵位,以爵位赏赐土地和隶农,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军事实力大增。同时,秦国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经过由孝公至庄襄王六世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胜于其他六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去,其年仅13岁的儿子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同时也开始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接着便把兵峰直指赵国。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于公元前228年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兵临易水,威胁燕国。

    燕国在七国当中,是比较弱小的一个,但也有其辉煌的时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将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齐。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攻克临淄。之后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使齐国几乎亡国。燕昭王死后,对乐毅不满的燕惠王继位,齐臣田单乘机使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换了乐毅,派骑劫代替乐毅。田单用火牛阵一仗击溃燕军主力。并一举将燕军逐出国境,收复沦陷的七十余城,使齐国复国。自此,燕国便一蹶不振,国势日衰。至燕王喜时期,国力更加衰落,由他的儿子太子丹(?—前226)主持朝政。

    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秦王待太子丹并不友善。后太子丹逃归燕国。大臣们劝他跟齐、楚、魏再组合纵对抗联盟,太子丹认为那已不切实际,而且缓不济急。他决心采取左道旁门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胁迫赢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并保证不再继续侵略。如果他拒绝,就把他刺死,以此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经过田光先生的引见而结识了著名的侠士荆轲。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第3个回答  2011-04-18
有个叫行纪的他很刻苦
第4个回答  2020-03-09
这个真的不好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