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之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中庸之道就是让人们在两者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平衡之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并非一无是处,但应该去其糟粕,辨证、科学地来分析应用。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注重平衡,它与道家的天人合一共同构成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活动中,无论是社会管理、利益分配还是人际关系,都需要兼顾各方,也只能在相互退让中才能实现互利共存。正是有了中庸之道,中国文化才具有了包容性,并在此基础上屹立两千年,而且有能力不断的同化加入者!

天人合一与中庸之道一起,构成了与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完全一致的中国哲学,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辩证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与八面玲珑风马牛不相及。中庸之道最重要的规定是不过度,是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适可而止。八面玲珑就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了。它要求的是看风使舵,见机行事观颜察色之类,是一种建立在明哲保身基础之上巧妙地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投机取巧手段。

可以看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坚持中庸之道才能让社会在互利共赢中获得稳定的发展。中庸之道讲的主要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之间最短的就一条线,它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找到最接近那条短线的方法。

作为国人,我们不但应该坚持中庸之道,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为这样的优秀的文化传统骄傲并喝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1

“中庸之道”是儒家孔子的经典思想之一,因为中庸的丰富内涵以及深远的智慧,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客将“中庸之道”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如果从为人处世上来理解中庸,我们可以看到“中庸”的调和与灵活。

换句话说,儒家孔子提出的“中庸”包含“和而不同”的君子智慧,亦有“无可无不可”灵活处事原则,是治疗“偏激”与“狭隘”的一剂良药。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中庸”绝对不是赞扬盲目折中的老好人,所谓“无可无不可”指的是“恰到好处”,而非盲目取中间,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

1、中庸之道中内涵“和而不同”的君子品格

在孔子看来,君子是理想人格,是最接近“道”的存在,也是君子身上的重要特质之一。

《中庸》一书曾记录: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庸”在孔子心里,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重要区别。

关于中庸与君子与小人,在《论语》中,孔子曾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行中庸之道的君子是讲求一个“和”字的,这个“和”字的核心在于“度”的把握,既能谋求“大同”,也能根据实际保留相应的“特色”,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智慧,同时还需要强调灵活但不失原则的包容性。

而小人与君子不一样,小人没有那么强的包容性,他们甚至会有“老好人”的外表,十分具有迷惑性,表面和善,但是内心想法趋于极端,而且十分固执己见,这样久了,内在未免狭隘,整个人也容易变得偏执且“腹黑”。

2、中庸之道中“无可无不可”的灵活处事原则

有人将中庸之道作简单的字面意义解读,认为中庸讲求的就是“取中间”、“两边不得罪”,上面颜小二已经说了,“两边不得罪”的“老好人”,趋近于孔子最厌恶的“小人”。

讲求中庸之道的君子是有“原则”的,这种原则会指引君子朝着“大同”的方向走去,但是面对“大同”中不那么“顺从”的“逆流”,君子的态度是“有原则的引导”,而不会为了两边不得罪就盲目取中间。

孔子曾说:“乡愿,德之贼也”,说的就是“两边不得罪”、没有自己原则性、扰乱大是大非之社会秩序的人。

或者这样说,我们心里的君子“温润如玉”,但是“温润”不代表“好欺负”,更不代表“无原则”,君子是“灵活”的,面对不同的情况,他们更多是从大局出发,不偏执,有全局观,因此,君子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有“争锋相对”的情况出现,这是中庸之道之君子原则性的体现。

但是,面对不同的观点,深谙中庸之道的君子往往有更全面的客观性,他们可以设身处地去理解应该理解的、包容可以包容的,走出一条虽各具特色、但大方向一致的道路,这是君子的灵活性的体现。

3、“文质彬彬”里的中庸之道:既要质朴,也得有文采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孔子之“中庸之道”其实是君子的修身之道,既要有不偏不倚的原则性,在“不走极端”这件事上稳定不变,又要有“无可无不可”的包容性与灵活性。

关于这一点,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便是孔子在告诉我们,做事只考虑实际的质朴,没有文采,这样略显粗野;但是文采太过,不够质朴,这样便显得虚浮,所谓文质彬彬,就是既要有质朴,也要有文采,全面兼顾,不偏不倚,方为君子。

推而广之,在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中,所谓中庸之道,更多是告诉我们要有原则,但也要有灵活性,将灵活寓于原则之中,我们不会没了规矩,但亦不会太过死板,于此才能真正做到井然有序而充满活力,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0

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春秋时期时期,是在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许多 思想家在那个时候明确提出了自己先进的思想,孔子就提起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说的便是人们要主动开展个人修养,形成完善的人格,造就出太平和合的境界,这类理论的根本便是天人合一。

一,圣贤的思想。

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要谈道,道便是日常生活的总体目标,自然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在中国,圣贤的目的便是很确定的递进关系:修身养性,齐家,施政,平天下。要想中庸之道有效的实行下来,就需要以操作为基本,要让我们能够有效的了解中庸之道,便是大家如今一般 所指的贴近生活。仅有贴近生活,坚持实事求是,才可以更快的实践活动中庸之道,因此尽管思想家讲的是中庸之道,简言之也是要做到一个境界。

二,中庸之道的主题风格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题风格思想便是要文化教育人们自觉的的开展个人修养,自身定都,自我管理和完善自我。仅有在自身提升的根基上,才可以具有更强的人格。进而做到:至诚,至仁,挚诚,至道,至道,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化角色。

三,还需要充分运用个人的能动性。

搞好了本身的涵养还不够,还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真诚的天性,影响她们,进而充分发挥别人心地善良的天性,那样就能使天地万物遭受自己的危害,进而推动天地万物像更优质的方面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根据自己的勤奋,影响万事万物,那样就到达了至仁至诚的境界。这类思想,倡导是的找出自己在宇宙空间中的真真正正部位,提升自己的使用价值,也是非常值得后人科学研究的。

以上就是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啦。希望对大伙有用。

第3个回答  2021-12-11
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之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
第4个回答  2021-10-20
孔子的中庸之道,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孔子之所以提倡中庸之道,是从他的思想理念出发,要求人们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平和的心态来处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