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促进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

如题所述

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掘“红色资源”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

用发展观武装学生,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基本国情教育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经济规模已经不小,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针对这一国情,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合理消费。

3、党的宗旨教育

青年学生有其知识、精力和思维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他们相对缺乏艰苦的生活磨炼,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要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们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4、艰苦奋斗教育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教育学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图虚荣、不浮躁,不见异思迁。忠贞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将理想付诸实现。

5、党的作风教育

教育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养成民主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二、从文本学习中发掘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不但是一座知识宝库,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园地。教材中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革命英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红色资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良好素材。 

1、在赏析外貌描写中进行“红色资源”教育 

人物外貌描写,不少教师都把它忽视了,在教学中没指导学生深刻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其实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外貌时总饱含着自身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把作者的真情实感传达给学生,引起共鸣。如《草地夜行》一文中这样写老红军的外貌:“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让学生根据外貌描写提出问题。一个学生提出:“我觉得这外貌描写可以省去不要。因为这与中心无关,没什么作用。”马上有学生抢着说:“我觉得应该要,作用可大呢!”我一听,提得正好,并摆出一个擂台战:同意“要”的一组为正方,认为“不要”的一组为反方。先让他们分组讨论,然后再进行争辩。经过一轮激烈的辩论,反方最终投降了。老红军身材高大,为下文老红军能背“我”走埋下伏笔;老红军脸又黄又瘦,两只眼深深地陷了下去,可看出老红军饱经风霜,常常忍饥挨饿,他能背着“我”走可真不容易。这外貌描写不正体现了一个历尽磨难的老红军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品质吗? 

2、在品味语言中进行“红色资源”教育 

教材中描写革命英雄的语言不多,但每一句都是语重心长。如《草地夜行》中老红军说的两句话:“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老红军的崇高品质呢?我正在为难,一个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老红军不先说自己掉进泥潭里了呢?”我灵机一动,于是出示以下两种不同的说法让他们作比较:“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好在哪里?” 

①“我掉进泥潭里了。”他急忙说,“小鬼,快离开我!” 

②“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学生经过细细品读,纷纷发表意见。一个说:“第一行这样说,让人觉得老红军把自己放在第一,小鬼放在第二,是先想自己后想别人,不能突出老红军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另一个说:“第二行的说法,写出老红军一陷进泥潭,马上想到的是小红军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更能突出老红军舍己为人的崇高革命品质。” 

3、在理解人物行为中进行“红色资源”教育 

人物的行为描写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战争时期的文章都用了较多笔触描写革命英雄的行为,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如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中,在饥饿和疲惫交迫下,小红军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前仍“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做出一个赛跑的姿势,把腰一挺的动作”。这不正体现了小红军的为了不拖累别人、宁可牺牲自己的伟大革命精神吗?《草地夜行》中的老红军背着“我”陷进了泥潭里,文中有这样一句:“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那么,从老红军的行为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高贵品质呢?我把这个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己理解。经过思考,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顶’和‘甩’字最重要,因为这两个动词使‘我’脱离了危险。”有的说:“‘用力’是补充说明‘顶’的动作,‘用力顶’写出了老红军为了我的安全用尽了全力,而他自己却陷得更深了,危险更大了。他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学生通过对老红军把“我”救出泥潭的行为描写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敬意。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定要充分凭借教材,而且教学任务要延伸,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健康的人格。

三、努力探索新时期开展“红色资源”教育的有效模式

“红色资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要努力探索新时期开展“红色资源”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校教育模式

首先,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内容写进教材、纳入课堂,通过课堂教育,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其根植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其次,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国内外实际、联系青年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充实革命教育的新内容。

2、参观见学模式

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红色景点”参观见学,通过学生身临其境,深刻领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增强继承优良传统、保持政治本色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可以借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选取一些革命旧址作为“红色资源”教育基地,使之起到长期开展教育的作用。

3、纪念活动模式

举行各种革命纪念活动,到英雄陵园或墓地祭扫烈士墓,到英雄纪念碑、纪念馆、故居、遗迹瞻仰、献花。访问革命老人,重温部分烈士的英雄事迹,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演唱革命歌曲和戏剧,举办以“红色资源”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等。

4、先进事迹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如为民书记郑培民、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牛玉儒、“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模范法官宋鱼水、“深山信使”王顺友等。要及时发现和宣传身边继承“红色资源”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5、社会实践模式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去锻炼,去创业。[4]使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6、网络教育模式

传统的革命精神要与先进的传播手段相结合,在互联网上开设更多的“红色网站”、德育网页、“红色论坛”。使“红色资源”教育走近学生、走进心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一高科技手段进行“红色资源”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方法。

7、自我教育模式

抓好“红色资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把“红色资源”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克制自己,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教育学生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以优良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