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是如何一步步解体的?

如题所述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或新安。通常所说的徽州一府六县是指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如今的徽州六县分属于二省三市,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绩溪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其余四县均隶属于由徽州地区更名后的安徽省地级黄山市。徽州一个有着780年历史饱含文化古韵的地名,如今已然是不复存在了。

古徽州地图

那么徽州是如何一步步解体的呢?

要弄清楚徽州如何解体,首先还得弄清楚徽州是如何诞生的。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一度攻陷江南6州52县,对后世影响极大。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宋军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是曾短暂改称安兴府以外,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其中790年历史中有780年沿用的徽州之名。徽州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徽文化(徽州文化)也是我国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康熙六年,江南省分置安徽省省名中的徽字,便是取自徽州府。

清朝时期的江南省地图

徽州解体的开始还得从1934年婺源县划给江西省说起,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所谓的“剿匪”方便,将婺源县强行划给了江西省。由于婺源民俗与江西有异,加上属于古徽州六县之一,长期隶属于安徽,期间婺源民众的返皖热情高涨,婺源曾于1947年到1949年,两年时间内短暂划归安徽省。婺源第二次属赣,原因颇为复杂,1949年,徽州地区和婺源本来均由“二野”接管,后来“二野”留住婺源的工作人员需要开赴大西南,便将婺源交了当时解放江西的“四野”接管,于是建国后,又把婺源划给了江西。

紧接着便是1983年黄山县级市的成立,当时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到1987年11月27日,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属地级黄山市;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徽州正式解体,徽州这一沿用780年之久的地名,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徽州改名黄山改的值吗?

笔者认为,以徽州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知名度,当初贸然改名黄山是有欠考虑的,的确也有改名成功的例子,如湖南大庸市改名张家界市之后知名度大大提高,但大庸与徽州在国民心中的知名度和地位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当然当时改名也是为了积极发展黄山市的旅游业,所以不得不说徽州改名黄山是一个历史遗憾。

黄山

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