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分重视墓葬,风水学中选墓地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风水在古代被称做堪舆,据说风水师以晋代的郭濮为祖师,这并不是说晋代之前没有风水之事,而是晋代之前并没有一部完整的风水学说的著作问世,直到郭濮的《葬经》问世,其中提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也是风水一词的最早出处。

再加上古代人认为山川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故葬入风水宝地可以使天人相感福荫后人,于是寻找风水宝地便成了历代皇帝在位时的任务之一,当然历代的皇陵葬法也不尽相同,汉朝时直接封土为陵,唐朝时国力强盛开山为陵,宋朝时号称节约民力不管什么皇陵一律只有七个月的工期等等,而且还要根据当时朝代的五德相配,比如唐朝时以土德,宋朝时以火德,明朝时也以火德,清朝以水德等等。

乾陵

皇陵风水最基本的要求是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主要还是要根据山峦的来龙去脉判断真正的风水宝地穴眼在哪里。

据说当年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李治寻找墓地的时候,两人都相中了乾陵那块地方,但是真正的气眼在何处呢?于是袁天罡拿了一枚铜钱埋在土中,以做日后辨认之处,而数日之后的李淳风则在自己相中的地方插了一根簪子,等到二人同时前去,发现簪子正好插在铜钱的中心。

袁天罡和李淳风

只是此处虽好,奈何司马道旁边的两座山峰犹如女性的胸部一样,可能会造成皇室阴盛阳衰,于是便被后世人附会成唐朝当有女帝主天下。

武则天

不过乾陵的风水确实不错,它是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合葬墓,也是唐朝皇陵中唯一保存完好没有被盗掘成功的,据说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真迹就在乾陵之中。

明长陵

另外就是还要考虑皇帝的生辰八字和姓氏等等,比如朱棣的长陵原来并不在天寿山那边,只不过原来风水师廖均卿选择的地方有个叫屠家岭和带狼字名的地方,于是被舍弃,选择了天寿山南麓做为长陵的主墓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死者下葬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成的途径,在冥冥中有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墓地得选择会影响后世儿女甚至子孙后代的运势和发展。

阴阳两气,呼出来就成为风,升上天就成为云彩,降落下来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为生气。生气在地下流行,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在风水理论中,一块墓穴的风水宝地,是由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大的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

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所以人也是阴阳两气的结晶体。每个活着的人都有阴阳两气,死后肉体消失,阴阳两气却没有消失。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还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个有生气的阴宅,让生气和不死的阴阳两气相结合来保护在世亲人。

经书说:人死有气,气能感应,影响活人。这种感应是有事实根据的。例如西边产铜的山发生崩塌,东边用铜铸成的钟就不撞而鸣,这就是感应。再比如,春天来到,树木抽叶开花,放在家里的麦种也自动发芽。气在地下运行,它运行时,顺随地势走,它聚集时,也随地势停止。丘陇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气在运行的标记。

经书说:气有风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气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运行,所以把它叫做风水。风水的法则,得水最好,能藏风是第二个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是盛大的气运行还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但深气也有聚集的地方。

经书说: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经书又说: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士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热的地方的气要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要深。

根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再根据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位,同时参照穴的四周环境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向。

风水中认为,山为龙,水为龙之血脉,依山傍水之处是故人安身立命的宝地。而对“龙”的选择,以山势连绵曲折,有水相伴为最佳,山势连绵曲折寓意子孙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有水相伴寓意祖先的福气润泽后代。

第2个回答  2020-03-03

风水理论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本来是属于诸子百家的一种,从春秋战国阴阳学派创始以来,各种风水地理的论述枚不胜举,系统已经非常完善。本来脱胎于阴阳学,所以风水也封为阴阳两级。给活人看风水叫阳宅,给逝世的人看墓地叫阴宅。




通常风水叫这个为地理,地指的是地形,理是理论的意思。既然是风水,简单说就是风向和水向,无论阴宅阳宅都不例外。看墓穴,首先要看龙脉,龙脉好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古人把这个总结了三纲五常。歪史简单介绍一下:

三纲


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气脉就是龙脉,就是山川走向,是否顺势。另一个主要要素是风,如果墓穴四周都是风口,就是山川走势再好都不是一个好墓地。




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明堂是众砂汇集的地方,类似于阳宅的正厅大堂,看是不是有靠山,有向山,左右是不是有依靠,但不能被欺凌。明堂前的向山还要能拖得起主山。


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人世间的生死绝旺最后都由水口决定,墓穴所在山形水势的好恶决定了子孙后代的祸福,所以要选水势好的墓穴。

五常


龙要真,说的是要真龙穴,只要主山山形方正,两边有大水,交合环抱,就是真龙穴。


穴要德,这里的穴就是墓穴,除去山形之外,还要看选的墓穴土色,有五色最好。


砂要秀,所谓秀就是墓穴主山要比拱山秀,而且不能势孤,其他的山把主山向众星拱月一样的供起来就是好地方。




水要抱,水势走向有大八字、小八字之分,要让水势走向环绕主山山形,如同母亲怀抱婴儿一样,这样就能得到水势的庇护。


向要吉,所谓吉,就是吉利,看墓穴无非是为了先人入土为安,后世子孙富贵吉祥、人财两旺。向就是向山,向山纪要能照耀主山不能反过来欺压主山。


这一些就是三纲五常,由于风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简单的说完,只能说一个基础的。

第3个回答  2020-03-01

古人非常重视墓地的选址,他们在选择墓地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其一是注重整体。根据《葬书》中记载:“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所谓风水理论,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理论,风水学的功能主要是寻求人与环境在整体上的协调,这也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古代也是有系统论的,比如《黄帝宅经》中就记载:”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这便是系统论在古代的体现。

其二是因地制宜。在《周易》中便有“适形而止”,何谓“适形而止”,简单地说就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史记》中便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要从环境考虑,选择适宜的耕作方法,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其三是依山傍水。古人对于依山傍水的环境是非常崇尚的,认为依山傍水能让人们生活起来更轻松,事实上,到了现代也是如此,一般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明代宣德年间,就有一个叫张谷英的人带着族人来到湖南岳阳县渭洞乡,他发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非常好,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发展成了三千多人的大家族。

其四是土质合适。在古代,大多数帝王陵墓都是选在风景优美、草木茂盛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之所以草木茂盛,就是因为土质非常好,所以,古人在墓地选择上,还是非常注重土质因素的。有的堪舆师,他们甚至常常要用嘴嚼尝泥土,以探查土质的好坏。

第4个回答  2019-10-12
风水之学本有奇,先学甲子后年庚,论得日月时运开,最到山头择地基,坐北向南大方向,主要观察龙脉体,群山拥簇砂水卫,明堂朝对是否齐,水流何处聚何处,回风吹穴败根基,先观下手山和体,空荡无山莫称奇,青龙需高白虎边,出得后人发秀连,仙师寻地需有缘,天地人合最称奇,蛮人不识地理学,时师不语记其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