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和谁的哪部作品,共称为“史学双壁”?

如题所述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称为“史学双壁”。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

《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它已成为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古往今来,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它已成为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古往今来,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
第3个回答  2019-09-21
i don't know
第4个回答  2019-12-11
应该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