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初中会有哪些变化?

想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小学到初中究竟有哪些变化?

  1.学习课程的变化

  小学课程主要是语数外三门,剩下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副科。但初中就不同了,初中除了语数外三门主课外,还有政治、生物、历史、地理。初二还有物理、初三还有化学……不仅要学的科目变多了,内容难度也比小学大很多。

  2.学习方法的变化

  小学阶段,老师不管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都会花不少的时间去关注、引导。比如学习上,不会的地方老师可能会主动的,一步步的告诉你怎么做。但是到了初中,则需要学生主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懂不会的地方要主动咨询老师,需要孩子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同学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同学,很都都是就近入学的,可能就是一个小区或者一条街的邻居。但到了初中,同学可能来自各地的都有。特别是民办学校,因为没有学籍限制,全省甚至外省的同学都会有。到了初中,需要重新开始新的同学关系。

  二、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要积极适应

  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进入初中后,有些孩子的成绩会有一定的起伏,于是变化的焦虑、不自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面对学习科目、难度、老师的变化,就要求学生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只要学生能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成绩。

  2.找准自我定位

  进入初中后,面对来自各地的优秀同学,有些孩子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和不自信。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初中又是新的开始,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初中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努力让自己变的更优秀。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帮助孩子客观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激励孩子不断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进入初中后,新同学就不再只是周边的邻居了。而且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他们表面上在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自己选择的爱好或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他们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1孩子不适应
进入初中后,课程一下增加到7门;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从小学的要求孩子学,变成需要孩子主动学。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这些变化。
此外,进入初中,学习竞争更加激烈,考试也会增多,孩子压力会越来越大。公办初中还好,现在不能择校了,生源相对比较均衡。如果在民办,因为都是择优录取的学生,大家的底子都很不错。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如果孩子在小学一直较优秀,到了初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落差。
2初中要不要补课
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也随之加大,那初中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补课?初中本来科目多,作业量就大,孩子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学校还搞周末拓展班进行内培,那孩子的休息时间就更少了!是否要给孩子在外培训就很纠结了!
3沟通问题
初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与家长沟通。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也少了,平时在家多说几句可能就觉得烦了!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开学后,孩子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及时沟通呢?特别是一些寄宿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还见不到面。
4叛逆问题 少年向青春期过渡,十分叛逆的性格。 5早恋问题 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容易出现早恋现象。
第2个回答  2019-04-30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本身的变化。那么从知识上来看,要比小学获得的知识多之甚多,而且难度加深。所以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再加上知识的多深,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里工作,做好孩子生活的好管家,或者是好保姆。和孩子相处要像朋友一样,不要因为家长脾气的暴躁引起孩子强烈的叛逆感,但这绝不是纵容孩子,一定找好方法,“对症下药”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19-05-19
到了初中变化就大了,孩子自尊心开始变强,这个阶段教育尤其重要,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最可怕的,你说东他偏向西。二、异性相吸开始到来,早恋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几十年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败笔。三、身体变化带来的家庭教育这和第二点相似。四、开始走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也是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学好的最关键时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将影响他的一生。
第4个回答  2019-05-25
上了初中,对孩子来说知识上有跨越,心理上更有跨越。首先进入初中后知识面更广泛了,知识点也更完整和系统了。
其次,到了初中更多是需要孩子独立安排自己的的活动,独立思考问题。学习方法上从被动向主动变化。
第三、到了初中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增强,作息、学习、娱乐时间的分配更趋于合理。
第四,到了初中,由于孩子逐步进入青春期,他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总之,初中的孩子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做为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他们度过美好而又懵懂的初中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