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出生于哪里

如题所述


李伯祥
李伯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常与杜国芝合作。代表作有报菜名、财迷回家、醋点灯、灯谜、家庭纠纷、聊天等。
中文名:李伯祥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8
职业:相声演员
毕业院校:天津市曲艺团
代表作品:报菜名、财迷回家、醋点灯、灯谜、家庭纠纷、聊天
搭档:杜国芝
师父:赵佩茹
父亲:李洁尘
人物介绍
李伯祥,男,193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6岁时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艺名小神童。
1949年他由北京启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同年冬天拜赵佩茹为师。1979年被天津市曲艺团聘为相声教师,199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他分别与孙少臣、杜国芝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数十段并存档。1997年天津的中华曲苑、天津名流茶馆恢复相声大会的演出,作为“攒底”的演员,李伯祥几个月演出的节目不重复,展示了他活路宽的深厚功底。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退休后经常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露面表演精彩节目,至今活跃在舞台。
性格特征
李伯祥矮个儿、小眼睛、小分头儿。总是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台上台下讲话都是滴水不漏的劲头儿。不论是传统的《大戏魔》、《醋点灯》、《写对联》、《报菜名》,还是新作品《聊天儿》、《两面人》、《看红岩》、《谦虚论》,李伯祥的表演都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神,他的机智、灵巧台风与爆、脆、快、响口风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靠活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形成了他们二人的独特表演风格,被艺术评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与其他取得成绩的相声艺术家一样,李伯祥如今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练。他自幼随父亲李洁尘学艺,十五岁时,已掌握了一百多段传统相声,被誉为“小老艺人”。如今,李伯祥年过七旬,说了半个世纪相声。他一直告诫自己,对节目要永远保持“三分生”的感觉,“熟能生油”是万万要不得的。
擅长曲目
他最擅长的传统曲目有《报菜名》、《怯讲究》、《白事会》、《大戏魔》、《醋点灯》等,创作的节目有《综合之最》、《谦虚论》等,整理、改编了相声《看红岩》等。他还培养了戴志诚、郑健、王平、吕小品等弟子。
活动年表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1.京韵大歌舞《喜洋洋》(李海燕、于兰、杜镇杰、朱强、魏积军、安平、翟墨、郭跃进)
2.京剧《双投唐》选段(邓沐玮、关栋天)
3.京剧《四郎探母》选段(李维康、耿其昌)
4.少儿京歌《马儿谣》
5.昆曲《牡丹亭》选段(沈轶丽、倪泓)
6.越剧《早春二月》选段(萧雅,双人舞:孙晓娟、汪子涵)
7.戏歌、服饰、特技组合《梨园奇葩》(陈真治、杭天琪、巩汉林)
戏曲时装表演:
变脸赵建荣
变胡子陈而刚
变服装
吐火张文明
水袖冯艳丽、李君梅等
吐火任晓蕾、谭天杏、段桂珍等
翎子李红梅
翅子武凌云
8.京剧《秦琼卖马》选段(欧阳中石)
9.《开心锁》
找错儿(一)
《战马超》片断(李师友、翟岗)
10.《洋腔京韵》(丁广泉、鞠萍、孙晓梅、玛丽娜、董沫寒、刘加达)
11。找错儿(二)
《扈家庄》片断(主沉浮、景宝琪)
找错儿(三)
《盗库银》片断(张淑景等)
12.京剧大家唱
《沙家浜·智斗》(刘小源、马凯、刘山丽)
《马年唱马》(郝爱民、外交部京剧学会、金融界京剧戏迷俱乐部、卫生界京剧戏迷代表队、首都高校京剧协会、北京铁路局职工京剧团)
《沙家浜·泰山顶上——青松》(关栋天、全体票友)
13.扬剧小歌舞《莲花童子》
14.地方戏曲联唱《菊苑缤纷》
评剧《茶瓶计》选段(曾昭娟)
川剧《秋江》选段(刘萍)
晋剧《珍珠塔》选段(宋转转)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谢群英、陈雪萍、徐铭、周妤俊)
15.群丑念状(朱世慧、朱军、金不换、郑岩、李伯祥、刘俊杰)
16.京剧《定军山》选段(谭孝曾)
17.京剧《二进宫》选段(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
18.京剧《望江亭》选段(赵秀君、王蓉蓉)
19.京剧《三打祝家庄》片断(赵永伟)
20.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白燕升、吴琼)
21.关东秧歌剧《雪妞与花童》
22.黄梅戏《西施浣纱》(韩再芬)
23.河北梆子戏歌《钟馗嫁妹》(彭蕙蘅)
24.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选段(袁慧琴)
25.京剧现代戏交响乐组曲
《杜鹃山》选段(于兰)
《红灯记》选段(耿巧云)
《奇袭白虎团》选段(宋昌林)
《红色娘子军》选段(陈淑芳)
《骆驼祥子》选段(陈霖苍)
《党的女儿》选段(史敏)
《智取威虎山》选段(李军)
26.京剧《赤桑镇》选段(丁扬士、赵葆秀)
27.歌仔戏《白鹭女神》选段(黄娟娟)
28.微型高甲戏《相马》(石福林、杨振川等)
29.京剧《武家坡》选段(马长礼、李尤婉云)
30.粤曲《欢乐年年》(李池湘、梁华济)
31.京剧《江姐》选段(张火丁)
32.京剧流派联唱“国粹流金”
《四郎探母》选段(王佩瑜)
《穆桂英挂帅》选段(李洁)
《文昭关》选段(张克)
《春草闯堂》选段
《珠帘寨》选段(张建国)
《让徐州》选段(任德川)
《锁麟囊》选段(李海燕、李佩红)
《鸿门宴》选段(陈少云)
《打严嵩》选段(冯志孝)
《大登殿》选段(李红梅、姜亦珊、王艳)
33.地方戏曲器乐联奏《飞花流韵》
34.京剧《张飞敬贤》选段(尚长荣)
35.京剧《文姬归汉》选段(李世济)
36.京韵大歌舞《龙马之歌》(刘桂娟、孟广禄、杨赤、邓沐玮、陈俊杰)
2005年10月6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初四日:纪念郭启儒诞辰105周年相声名家专场晚会第二场
纪念郭启儒诞辰105周年相声名家专场晚会第二场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行,由相声界最有名的大腕和最有实力的中坚力量用最优秀的新作品和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段子怀念大师、答谢观众。
第二场由姜昆、戴志诚、李金斗、陈涌泉、侯耀文、石富宽、李伯祥、李立三等著名演员表演清一色的优秀传统段子,有的段子有将近百年的历史而观众百听不厌,让人不能不感佩相声艺术的魅力和演员与时俱进的敏锐。
2005年10月23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一日,18时:侯长喜收韩云飞为徒
在北京培新宾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长喜先生收徒仪式隆重举行。青年演员韩云飞正式拜侯长喜先生为师学习相声艺术。参加这次拜师仪式的有相声届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张永熙、赵世忠、杨少华、王学义,也有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相声名家李伯祥、杜国芝、李金斗、孟凡贵、刘洪沂,李立山等,李金斗先生主持了仪式。
相声界历来就有拜师的传统,拜师的演员不但要有传授技艺的师傅,而且还需要有引师、保师、代师。此次的引、保、代分别由李伯祥、杜国芝、刘洪沂三位相声艺术家担任。拜师会上,来自南京的相声泰斗、85岁高龄的张永熙先生激动不已。他代表老一辈艺术对侯长喜先生表示祝贺,并对新拜师的青年演员韩云飞寄予厚望,希望师徒两人努力创作,继承传统,为相声艺术发光发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后,李伯祥先生代表引、保、代祝贺了师徒两人,对新拜师的演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韩云飞的好友、青年相声演员于谦先生代表同辈人发言,对使徒两人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并真诚的祝愿师徒两人在艺术道路上一帆风顺。最后,韩云飞的父亲韩兆凯先生、侯长喜先生以及新拜师的相声演员韩云飞分别发言,他们感谢所有嘉宾的到来,并且表示要努力创作,不断出新,为相声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拜师仪式持续了2个小时,会场中的气氛融洽,许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这次盛会上再度相聚。李金斗先生说:“看到今天这样的景象我非常高兴,这是一次团结的盛会,相声界只有团结才能发展,今天的拜师仪式为相声界树立了样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相声这个大家族里来,为繁荣相声事业添砖加瓦!”
2006年2月26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廿九日:孙小林收十位演员为徒
孙小林在淄博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青年相声演员拜入“孙家”门下。山东曲艺界刘延广、孙镇业等艺术家到场祝贺,张永熙、杨少华、李金斗、李伯祥、张志宽等几十位相声演员,也代表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的曲艺界同行上门祝贺。
2006年6月25日,农历丙戌年五月三十日,晚:纪念尹寿山诞辰100周年、尹笑声从艺60周年相声晚会举行
众多京津两地相声名家加盟的“纪念相声表演艺术家尹寿山诞辰100周年、相声名家尹笑声从艺60周年”相声晚会吸引了满场的观众。演出中,相声名家尹笑声分别和田立禾、邓继增搭档,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而李伯祥、李金斗、李立山的群口《扒马褂》大轴亮相,掀起了演出的高潮。
晚会上,京津两地的相声名家纷纷登台献艺。尹笑声分别和田立禾、邓继增搭档将《托妻献子》《偷斧子》奉献给观众,快板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助兴演出的《劫刑车》也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7年4月16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九日:刘春慧拜张文霞为师
刘春慧拜张文霞为师。
拜师仪式完全遵照相声界的传统进行,刘春慧向师父张文霞鞠躬、献礼。拜师仪式上,“引师”陈鸣志、“保师”邓继增、“代师”魏文华、王殿英、李志朋分别对张文霞喜收刘春慧表示祝贺,李伯祥、尹笑声等相声名家也出席了拜师仪式,于佑福、回婉华特意从北京赶来祝贺。
2007年5月1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五日:卫生部纪念2007年国际护士节相声专场举行
为纪念国际护士节,慰问临床一线护士,卫生部医政司和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联手组织了一台专场相声,来自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的200余名护士欢聚“快乐星期五一相声专场”。
相声名家李伯祥、杜国芝表演了《相声精粹》,李伟建、武宾表演了《彩铃声声》等相声作品,此外还有快板《天安门前逛花灯》、双簧《老来乐》等曲艺节目。
2007年5月30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十四日,下午:潘庆武先生80周年诞辰暨从艺70周年祝贺会暨“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理论研讨会举行
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曲协、合肥市文联为举行潘庆武先生80周年诞辰暨从艺70周年祝贺会暨“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理论研讨会。安徽省市文艺界、潘庆武先生的弟子以及李金斗、李伯祥、杜国芝、魏文华、刘士鉴、张永熙等出席。
2007年6月10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廿五日:宫兰欣收于磊为徒
九河相声团演员宫兰欣收于磊为徒仪式在天津举行,京剧演员李荣威、张志云,相声演员李伯祥、田立禾、魏文华、尹笑声、马树春等近百人出席祝贺。于磊的引师、保师、代师分别由张子学、肖桂森和张奎清担任。拜师会由相声演员佟有为主持。
2007年7月4日,农历丁亥年五月二十日,晚:天津相声界举办追思侯耀文专场晚会
为缅怀侯耀文,追思他对相声事业的贡献,天津相声界举办追思侯耀文先生专场晚会。
侯耀文在津的师兄弟李伯祥、刘瑛琪、许秀林、郭世忠、张奎清、刘国器、张洪祥、张子学等参加演出,演出侯耀文曾演过的拿手作品,如《谁欠谁》、《口吐莲花》、《打灯谜》等优秀段子。
相声名家魏文华参加友情助演,天津相声名演员佟有为、马树春,青年演员冯阳、张尧、辛曲等参加演出。
2007年7月6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二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缅怀侯耀文纪念演出举行
为缅怀侯耀文,7月6日至7月8日,相声界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连续举办三场纪念演出。
演出由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秘书长宋德全主持。他代表俱乐部的全体演员,代表俱乐部主席李金斗,向侯耀文的去世表示哀悼。
来自中国广播艺术团的相声名家唐杰忠、郑健,来自天津的李伯祥、杜国芝、魏文华,来自沈阳的王平,北京战友文工团的崔喜跃,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陈涌泉、孟凡贵、刘颖、张志强、康有纯等先后献艺,表演了不同风格的相声经典作品。
因为纪念演出的特殊意义,也因为众多相声名家的加盟,原定两天的演出座无虚席,为此,俱乐部临时决定,7月8日再增加一场。姜昆、李金斗、苏文茂、李伯祥、杜国芝、常贵田、王佩元、李建华、王谦祥、李增瑞、魏文华、孟凡贵、王平、郑建、李伟健、武宾等共同登台,表演经典的相声,包括侯耀文的代表作品,表达相声同仁对侯耀文的怀念之情。
2007年8月18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六日:于浩拜师仪式举行
于浩经九河相声团老演员刘影代拉师弟,成为相声名家刘聘臣的弟子。
拜师仪式由佟有为主持,引师是单弦名家李志鹏,保师是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王殿英,代师是相声名家田立禾。天津曲协主席丁元、天津曲协常务副秘书长王永良、天津市曲艺团团长李树元到会讲话,苏文茂、李伯祥、刘俊杰、魏文华、尹笑声到场祝贺,九河相声团全体演员等近百人参加。
2008年1月2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四日:纪念高英培诞辰80周年追思会举行
“纪念相声名家高英培诞辰80周年追思会”在无锡举行,包括刘兰芳、李金斗、李伯祥、孟凡贵、李国盛、李嘉存等在内的曲艺明星,一起追忆了高英培生前的点点滴滴。此外,众名家当晚还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台纪念高英培诞辰80周年专场晚会。
2008年3月30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三日,下午:“祝贺相声大家苏文茂从艺65周年”大型理论研讨会举行
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天津市理论学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促进会共同主办“祝贺相声大家苏文茂从艺65周年”大型理论研讨会在天津文联美术展览馆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肖怀远专门给大会发来贺电。研讨会还出版了《曲荟》祝贺苏文茂从艺65周年专辑。
刘兰芳、孙福海、吴文科、李金斗、丁元、回婉华、李伯祥、魏文亮,苏门弟子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及百余名艺术家济济一堂,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苏文茂相声艺术特点及相声艺术成就,并就当今相声现状与发展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与会者在赞赏苏文茂艺术成就的同时,发出了“趁艺术家健在,抓紧对他的艺术进行研究”的呼吁。
刘兰芳说:“现在提倡艺术资源共享和惠民工程,这次的研讨会就是一个惠民工程。这些好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孙福海谈道:应该加强对相声理论的深度研究和开掘,包括对苏文茂艺术成果的深入研究。天津的相声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理论队伍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但是,这些理论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要在艺术家还健在的时候就进行研究,特别是在他们精力充沛的时候研究。这对今后相声事业发展、人才培养都有好处。
苏文茂说:“挨批评是难受的事,但是大家对我的表扬也让我难受。我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没想到却得到大家的如此抬爱,心里特别不好受。我的经验是:第一,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教育学生都信奉一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第二,我呆的地方好,天津是曲艺之乡,给了我学习的好机会,跟许多老先生学到不少;第三,把观众当做老师,观众提出的很多意见都让我在创作上得以改进提高。”
2008年4月26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一日:杜国芝收徒王闰、李业胜、郭全伟、吴钢、曲玉亮仪式在天津市举行。中国曲协副主席籍薇及曲艺界知名人士苏文茂、李伯祥等近百人到场祝贺。
人物作品
1.百科全书2.报菜名3.财迷回家4.醋点灯5.灯谜6.家庭纠纷7.交地租8.看红岩9.看话剧10.夸讲究
11.聊天12.谦虚论13.俏皮话14.怯算命15.让座16.学外语17.走向世界18.百吹图19.帮倒忙20.变戏法
21.大戏魔22.灯谜23.反正话24.规矩论25.家庭联欢26.卖估衣27.满汉全席28.希瓦廖沙29.周游世界30.蛤蟆鼓
2006年5月19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纪念舞台生活63周年,即18名徒弟谢师大会。京津两地相声名家,以及京剧、评书、小品界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并表示祝贺。
会议在热烈隆重的气氛下开始,周末相声俱乐部的主席李金斗、秘书长宋德全、馋人孟繁贵三个人共同主持了这次大会,为这次隆重的大会锦上添花。据记者了解,周末相声俱乐部自承办本活动之日起,就忙坏了李主席,大到舞台布景、大会流程、嘉宾就座位置,小到菜单、车位,全都是经过一番精心安排的。在与湖广会馆的负责人不断沟通下,一次次的修改细节,谢师大会才得以圆满召开。大会首先介绍了到现场的嘉宾,包括相声名家常宝霆、张永熙、苏文茂、常宝华、陈涌泉、黄铁良、田立禾、魏文亮、回婉华等;京剧名家王金路、景荣庆;单弦名家马增惠;评书名家单田芳;影视演员梁天、谢元、李崎、刘金山、蔡明等;以及中国曲协、天津文联、中国影协等相关单位的友人。随后,又阅读了刘兰芳、姜昆、侯跃文等人发来的贺电贺信。
随着常宝霆、张永熙把一副照片揭开,整个大会到了一个高潮阶段,照片是李伯祥先生的父亲李洁尘和师傅赵佩茹的合影。在相声界,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这不单是一种传统道德观的理念,也是在新时代下,所有演员应该遵守的一条准则——尊师重道孝敬父母,这样才能德艺双馨。李伯祥先生也满怀激情地讲述了父亲和师父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要求所有弟子都要遵守“八荣”,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谢师大会上,李伯祥先生还新收了五名弟子,分别是于琪、吕小品、李苏、王悦、李庆丰,五个人里既有活跃在演艺界的明星,也有在入伍的军人,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地向老师行了叩拜大礼。引师、保师、代师三位分别苏文茂、唐杰忠、常贵田,也接受了徒弟们的鲜花和馈赠,拜师仪式圆满完成。
李伯祥先生在讲话的时候,还抓了个哏:“我姓李,所以注定是要收十八个徒弟,十八子嘛!”一句话让整个大会达到了一个高潮。十多个弟子都走上台,向老师的辛勤培养表示感谢,弟子王平还代表众弟子发言,表示一定要把相声说好,并一直说下去。
谢师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完成。
李门弟子
(按序排名)
刘继深(刘松茂)
郑健(郑松坡)
戴志诚(戴松田)
金望(金松旺)
高吉林(高松林)
高玉林(高松源)
刘毛毛(刘松海)
李增满(李松满)
王平(王松良)
耿直(耿松植)
秘弘泉(秘松泉)
孙庆华(孙松华)
于琪(于松琪)
吕小品(吕松颐)
李苏(李松和)
王月(王松月)
李庆丰(李松峰)
孙承林(孙松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