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情在右,冰心的这首小诗歌颂的什么精神和什么人物,原文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这句话来自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 《爱在左情在右》,歌颂的是一种大爱的精神。

原文是:

好久不曾表达一份平静的爱

也许是因为

脆弱总是经不起偶然的失去

依偎在幸福里太久

已经习惯了

用幸福去搪塞不幸福

喜欢用灵魂牵着爱

纤细至无形

爱痛都到极致

年轻时的痛

即爱

而当我们渐渐老去

静夜里

安详而坦然的相拥

沉沉睡去

即爱

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

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爱来祭典

也许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的爱情

将悄悄走过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爱在左 情在右

在道路的两旁

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

即使走过荆棘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

释意: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爱在左,左是心脏,占重要位置;情在右,右伤而并不危及生命,但血肉相连,欢痛亦深。 表达了一种高尚的爱的道义感,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说的是给别人爱,让那些即使在水深火热的人也不会感到悲凉,表达的是一种大爱的精神。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今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代表作品有《超人》、《繁星·春水》、《往事》、《冰心散文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爱在左 情在右(冰心)
  好久不曾表达一份平静的爱
  也许是因为
  脆弱总是经不起偶然的失去
  依偎在幸福里太久
  已经习惯了
  用幸福去搪塞不幸福
  喜欢用灵魂牵着爱
  纤细至无形
  爱痛都到极致
  年轻时的痛
  即爱
  而当我们渐渐老去
  静夜里
  安详而坦然的相拥
  沉沉睡去
  即爱
  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
  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爱来祭典
  也许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的爱情
  将悄悄走过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爱在左 情在右
  在道路的两旁
  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
  即使走过荆棘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

  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那么,以人来狭义地区分,爱在左,左是心脏,占重要位置;情在右,右伤而并不危及生命,但血肉相连,欢痛亦深。

  爱一个人并不见得对其他人无情,不见得丧失对其他美丽事物的关注。相反,对一个人的爱情,可唤起你对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爱他,才有花前月下的美景,才有细雨飞雪的心情。

  如果白发老人不能唤起我们的柔情,天真的儿童不能打动我们的怜惜之心,脸上长着蝴蝶斑的孕妇不能让我们产生由衷的敬意,那么,异性之间的爱就是某种动物的东西。

  “爱”无“情”的辅佐,恰如一颗失去王冠的头颅,少了应有的尊严,又像一朵光秃秃的花儿,没有枝叶相映成趣的韵致。

  爱屋及乌。爱之深,责之切。人无完人,你可以爱,也可以恨,但你决不可冷漠。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认识了,相爱了,我们不希望永远漂泊,于是我们要了婚姻。

  我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家中有了一个知疼知热的伴侣。两人世界里,我们发下了永结同心的誓约。在誓约中,我们将白头偕老。

  但是,我们终生的幸福并不由此决定。

  爱在左,情在右。爱是高尚的道义感,深厚的社会责任,分分秒秒的公德心,以及从空气中产生的幸福感受。

  一个陌生人帮助了另一个陌生人,当受助者表示感激之情时,施助者却说,多少年前的一天,我也曾在困境中得到陌生人的救援,当我向他表示感谢的时候,他却说,不用感谢,将来的某一天,你救助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那就是你对我最好的答谢。现在,我想起那个人,想起他对我说的话,我请求你做同样的事。

  爱心是一个火炬,一个接一个向前传递。

  爱在左,而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这样的爱永远年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