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连夜补种7棵柳树,此事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如题所述

西湖“换柳“新回应:补种。西湖“换柳“这件事折射出杭州的人文情怀。西湖边保亻叔路到断桥一段200米的水边,7棵不大的柳树被移走了,换了月季花,引起市民极大关注。为什么?从大的方面来说,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草一木,都要慎动。要是动的话,要谨慎、周全。从历史来看,历代文人墨客借西湖边的柳树托物抒情言志,它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和意象。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柳树有关的诗句:最有名的当数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其他的如,宋、元代的诗人“钱塘风月西湖柳”、“花柳西湖好时节,不来须寄几行书”、“泮宫乐育万菁莪,折柳西湖奈别何。”柳树的文化意象,不仅是西湖边的柳树。“昔人往矣,杨柳依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羌笛何须怨杨柳“等等。西湖苏堤“间株杨柳间株桃”的布局,让柳与桃在西湖景观中构成了独特的审美视角。普通百姓就将这一审美延展至整个西湖边,在他们眼里,这成了西湖区别与其他湖的独特魅力,也是百姓眼里特殊的文化情节。

这次7棵树被移走了。有关部门回应:树生病了,边上高大梧桐树遮阴了,先移走。其实,作为管理部门,也是用心良苦,他们何尝不是百般呵护西湖的草木,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在移动之前,通过媒体先表达,先沟通,再动土,可能不会这么被动。管理部门除了从专业的视角,看到的是病树;还要从大众审美需求思考,如何管理好湖边的一草一木。毕竟,西湖是我们大众的西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4
市民对此行为表示很不理解,柳树不是西湖的配置,换成别的花看着很奇怪。在西湖的传说故事中到处是柳树的身影,没了柳树的西湖就失去了原本的韵味,所以当大家提出质疑后西湖连夜补种了柳树。
第2个回答  2022-05-14
这件事引发了民众的热议,西湖向来以钱塘风月西湖柳为特色,即使这七棵柳树长势颓败,也可以经过其他手段让它重返生机,而不是采取替换月季,这破坏了西湖的意境美。
第3个回答  2022-05-14
因为白山街道东侧衰败的7颗柳树被切一并换成了月季,引发了民众的热议,甚至登上了社交网络的热宝,无论是钱塘风月西湖柳,还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树,是有一定意义价值在的相关景区,也对柳树世界表示歉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