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如题所述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 朝鲜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一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去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须剃发,无论男女均须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可吃鱼虾。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罗斯族 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人隆重的民族节日,均来源于宗教。
4.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 *** 、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和 *** 尔族一样,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8. 汉族 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9. *** *** 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10. 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1. 蒙古族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过的节日很多,凡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而自己的主要节日有下列几种: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 尔族 ***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 *** 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 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15.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 *** 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16. 瑶族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大大小小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17.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一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新中国成立以来,更为藏族的节庆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18. 壮族 壮族节日很多,其中一些节日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 个月几乎川月有节日。除与当地 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 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 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 *** 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3000字的论文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我给你要吗????
好的,有的,。完整的给.

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

贵州少布依族节日吃些什么 一、过节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饭
布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二、饮食情况简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饮食
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

民风民俗的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