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陵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膝阳关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关陵穴的定位 9 关陵穴的取法 10 关陵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关陵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关陵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关陵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关陵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关陵

1 拼音

guān líng

2 英文参考

Xīyángguān GB33 [中国针灸学词典]

xīyánggu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3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3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关陵为经穴别名,即膝阳关[1]。出《针灸大全》。

穴位 膝阳关 汉语拼音 Xiyangguan 罗马拼音 Hsiyangkuan 美国英译名 Knee Yang Pass 各


号 中国 GB33 日本 33 法
国 莫兰特氏 VB33 富耶氏 德国 G33 英国 G33 美国 GB33

膝阳关为经穴名(Xīyángguān GB33)[2][3]。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2]。《备急千金要方》名关阳[2]。《针灸大全》名足阳关[2]。近称膝阳关[2]。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3][2]。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3]。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4 膝阳关穴的别名

寒府(《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张介宾注),足阳关(《针灸大全》),关阳(《备急千金要方》),关陵(《备急千金要方》),阳陵(《针灸大全》)。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阳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者中。

6 穴名解

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3]。

阳,指人体的外侧。关,关键之处。此穴在股骨外上髁后方,当膝关节外侧,下肢之阳侧,故名膝阳关。称“膝”者,是区别于腰阳关而言。[4]

7 所属部位

膝关节[5]

8 关陵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6]。

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膝阳关位于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2]。

另说在阳陵泉穴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经》);“在膝眼旁一寸”(《针灸集成》)[2]。

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关陵穴的取法

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阳陵泉直上,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处取穴。

侧卧位,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中取穴[7]。

10 关陵穴穴位解剖

膝阳关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分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后缘→腓肠肌外侧头前方[3]。

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外侧皮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肌支和膝上外侧动脉分布[8]。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和膝上外侧动、静脉[2]。

11 关陵穴的功效与作用

膝阳关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3]。

膝阳关具有疏利关节,祛风化湿的功效。

膝阳关是治疗膝部肿痛的常用穴,有舒筋利节、温经散寒之功,治风痹膝痛不可屈伸,取此以通关节也[4]。

12 关陵穴主治病证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等[3]。

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8]。

膝阳关穴主治经脉病: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小腿麻木,鹤膝风,脚气。

现代又多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膝阳关主治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2]。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脚气;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1寸[2]。

直刺0.8~1寸[8]。

直刺1~1.5寸[3][7],局部有胀重感[7]。

13.2 灸法

可灸[3][7]。

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关陵穴的配伍

膝阳关配膝眼、阳陵泉,有利关节,通筋脉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膝阳关配内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梁丘,治膝关节肿痛[7]。

膝阳关配委中、承山,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腘筋挛急。

膝阳关配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治腘筋挛急[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膝阳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梁丘、曲泉、阳关主筋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备急千金要方》:阳关、环跳、承筋,主胫痹不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

《类经图翼》:主治风痹不仁,股膝冷痛,不可屈伸。

16 关陵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