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敬业员工的6项修炼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是否竭尽全力,是否积极进取,这就体现你是否热爱工作。竭尽全力,积极进取是敬业精神的核心。

敬业,并不是简单地照章办事。敬业也是一门学问,做一个敬业的员工,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修炼。我们从6点来介绍一下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敬业员工。

1.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时代,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拥有工作的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甚至,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

而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或者说工作环境条件不够好,或者说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他们总是牢骚一大堆。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

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宝贵的钻石矿。年轻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不要浮躁,务必要认识到自己正在拥有的一切。至少在转换工作之前,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专注于手中的具体工作,哪怕是看似平凡的琐碎工作。

每个人在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待遇不高,而且做最基础的工作,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才能学到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定要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

一个能够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的人一定会认真负责地对待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将其做到完美,这样的员工,一定是敬业的!

2.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

做为一个员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做哪一项具体工作,对待工作都应该尽职尽责。我们只有尽到最大的努力,才能将每件事情尽可能的做好。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无论你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忘我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就。

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就不能同时做很多工作,更不能一知半解,甚至半途而废。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人贪多求全,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全懂,对工作只求一知半解,结果是害人不浅。懂得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什么事都懂一点皮毛,但什么事都做不好要强得多。

有位成功人士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一切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到“精通”。

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建造的房屋,就会经受不住暴风雨的袭击;医术不精的外科大夫做起手术来,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沟通能力不强的销售人员,只能浪费自己和客户的时间……这些都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

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只有在精通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尽职尽责地把事情做到位。一位总统在学校做演讲时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曹喜,干过采掘,曾任调度室副主任、安全处长,现任某矿业集团公司井下处室党支部书记、生产处长。丰富的工作阅历,像一本厚厚的字典。

在他的工作阅历中,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他一直把“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作为工作理念,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目标迈进。

他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科学调度,尤其是对边角煤的开采过程中,采出一吨煤需要40多个环节,无论是穿越千米平巷,还是爬一道道上山,跨越无数个台阶,有人形象地说比爬泰山还难,干部员工其中的心血和汗水,都包含在一吨吨的煤炭中。对此,他与各工区处室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一个个制约安全生产的环节,为完成全年的任务指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这种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的精神使曹喜的职业生涯“芝麻开花节节高”。

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能够迅速培养职业人严谨的品格、获得做事的能力;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无论做任何事,一定要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能处处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会获得个人的荣誉。

3.每天多做一点

一个敬业的员工,仅仅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会让你比别人多付出一些,但同样,你得到的回报也会比别人多一些,你会赢得良好的声誉,增加他人对你的信赖和关注,获得晋升和加薪。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一个优秀的人士,无论分内分外,都当成是自己的事,都尽心尽责地去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你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即使一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报酬。

李想,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5岁身价过亿,跻身年度十大创业新锐。他讲出自己成功的心得体会,“做一件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的李想,就是这条定律的最佳执行者。

由此看来,工作经验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实践,每天多做一点,就比别人进步多一点。只要我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奋斗,就一定会成功。

4.把事情做在前面

每个员工都想获得升迁,每个员工都想获得更多的薪水和奖金,与其说决定权在上司那里,还不如说掌握在自己手里,敬业的最高标准是:你要把事情做在前面。

有人认为员工只要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就是敬业,有人认为员工只要热爱公司和工作就是敬业。当然这两种认识都没有错。敬业的真正标准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是在别人之前,还是之后。有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敬业的标准做了一个量化:

10分=创造者或者把事情做在前面的人

5分=努力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1分=我已经超负荷工作了

由此可见,把事情做在前面是评价一个员工是否敬业的关键标准。

把事情做在前面,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一个能把老板还没有想到的事情提前做好的人,肯定是对他所从事的行业动态非常熟悉的人,或者是在他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游刃有余的人。

现在社会知识更新率实在太快,研究表明:现在知识的更新率是10年前的3倍,20年前的5倍,在技术领域可能还不止于这个速度。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一名员工惟有选择学习才能 跟上时代的步伐。

把事情做在前面,需要你主动地去做事,抓住每一个机会。美国的富豪金克拉在一次演讲中说:“许多人空叹没有机会,机会来时,他们却总是因为没有准备而失之交臂。我的建议是只要你准备好迎接机会,机会随时都会来叩门。”

1997年,福特公司60%的杂志广告是针对男性做的,10%是针对女性做的。福特公司的一名广告策划副经理罗斯?罗伯特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发现,在汽车市场,女性购买者占65%,因此1997年中期便将60%的广告目标投向女性。当董事会意识到女性市场的重要性时,董事们惊喜地发现,罗伯特已经着手解决此事了。由于他把事情做在前面,为福特汽车占领女性市场赢得了巨大的先机,不久便被董事会提升为部门经理。 老板总是偏爱把事情做在前面的员工,因为他们是最敬业的。罗斯?罗伯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善于去发现契机,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别人行动之前就抓住契机。

戴尔·卡耐基曾说:“成就最大的人往往是那种愿意行动而且敢于行动的人,‘万事俱备’号轮船永远不会驶离码头太远。” 惟有那些主动出击、善于创造机会和把握机会的人,才可能从最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机会,用自身的行动改变他们的处境,把自己的人生之船开到理想的彼岸!

5.马上去做

工作中,我们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只是因为当我们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你要明白,拖延是敬业最大的敌人。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员工喜欢把难事往后拖,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不知道如何解决难题;第二,没有信心解决,对难题产生畏惧心理。所以面对难题时,许多人采取的方法都是一拖再拖。

其实,“拖”是最糟糕的,因为它只会令你的难题越来越棘手,越来越难以解决,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无论是怎么样的结果都只有在真正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这是任何人,特别是一个公司员工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项目的时候应该牢牢记住的一点。因此,无论你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当你接到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马上去做”!

还有一些员工,喜欢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后拖。 结果,不喜欢的事情一拖再拖,喜欢的事情却做过了头。事实上,如果你只对喜欢的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只专注于喜欢的工作,在喜欢的工作中投入了过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待工作,你不能像个挑食的小孩,不合你胃口的菜就摇摇头不肯吃。把不喜欢的事往后推,只会令你工作中的问题越积越多,甚至会成为你顺利开展工作的绊脚石。

因此,无论是难事,还是你不喜欢的事,任何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立刻着手解决问题,决不拖延半点时间!

6.做对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

对于任何一个敬业的员工来说,做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对事情。而在一个人数众多,各司其责的企业中,做对事情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你才能有一个明确地工作目标,才能把事情做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看方向,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只顾在某一段时间内把事情做对,而不去看把事情做完以后会不会有好的效果,即有没有考虑这个事情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它的方向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走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你每天比其他员工忙很多,多做很多事情,那么,你做的也只是“无用功”,根本体现不了你的价值。

《孔子家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只要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令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的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申请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如果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冲破阻拦,见到了孔子,要跟孔子讨个说法。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果然,不久后孔子的话应验了。子贡的行为被舆论广泛传播之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赎人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向国家申请报销。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肯出钱赎买鲁国奴隶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

同样,在工作中,我们或许很努力,很辛苦,像子贡一样,自己想当然地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工作,为工作放弃了一切,但也损失了很多,包括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可是,到头来却发现,我们所做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多数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子贡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他放弃向国家申请报销是一件不对的事情,那么,他就不会只顾把事情做“好”而犯下错误。因此,每一个敬业的员工都应该有“做对的事”的意识,然后,在做事的时候“把事情做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