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坐看云起时全诗

如题所述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这首作品就是一个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意境非常优美,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之后,此时的王维已是晚年隐居在终南山,一个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心境十分超脱。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也是他当时的那种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告诉世人,世间有无数苦难,但请不要放弃,这样才能战胜所有的挫折。

事实确实是这样,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磨难,我们也可以笑着应对。因为也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首诗得到力量,这样才可以笑对人生,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从而成就一番伟业。

这首诗的首联中就是他对于自己人生态度的描写,交代了自己闲居于中南山生活的感受,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在我人到中年时我就已别无所求,只想过着一人隐居的生活,而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道教于是开始学道。可直到我到了晚年时,才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那就是来到终南山隐居,这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向往的。

颌联是描写自己当时生活的状态,也是这样的描写使这首诗更具感染力。每当兴致来临时,我就一人到处游玩,还独自一人前往中南山的深处,我的内心总是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时我心情非常开心,这种开心我一人知道就好,根本无需和任何人分享,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颈联则是这首诗的重点,同时也是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虽然看似普通,但是同样充满哲理,而王伟也是通过这那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当我们走投无路时,千万不要放弃,永远要记得前方还有路,只要我们静坐下来看看前方的云彩,那么一定会有所得,重新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而在尾联处,诗人则进一步的表达了自己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虽然现如今我一人独居,但是还是时常能碰到一些乡野之人,有时我与他们坐下来聊天,聊得也很开心、很投缘,甚至忘记了回家,就想与他们这样一直交谈也足够快乐。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似乎是随手拈来,但是其中却掺杂着王维一生的所思所想与人生感悟,全诗充满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同时又蕴含足够深刻的道理,只要能够真正读懂,那么一定会从中有所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终南别业①
中岁颇好道②,晚家南山陲③。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④。
行到水穷处⑤,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⑥,谈笑无还期⑦。[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别业:别墅。晋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②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南山陲(chuí):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陲,边缘,旁边,边境。
④胜事:美好的事。空:白白地。
⑤穷:穷尽,尽头。
⑥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⑦无还期:没有回归的准确
白话译文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
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
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当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也是“无心的偶然”。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第2个回答  2020-10-11
首页
作者
诗词分类
诗词排行榜
课本古诗词
词牌名
热门查询
史书典籍
其他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