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推出A3王一博联名款,豪华品牌也向流量低头了吗?

如题所述

撰稿人 | æŽå¤§é€®

品牌联名这个概念在很多行业都有,一般来说,可以是品牌与品牌联名,也可以品牌与明星联名。我们日常见到的联名款,大多出现在快消行业和时尚潮流领域,比如经常破圈的喜茶、可口可乐,和联名款经常炒出天价的耐克、阿迪达斯等。

在汽车行业,联名虽然不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但当 å¥¥è¿ªA3王一博联名款推出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å”®ä»·26.85万,只有23台

11月中旬,全新一代奥迪A3王一博联名限量版正式上市,售价26.85万元,分哑光锰石黑和哑光哥特兰绿两种配色方案,全球限量23台,其中锰石黑20台,特兰绿3台。该车采用预约秒杀和好友助力两种抢购方式,抢购时间将一直持续到12月底,陆续放出购买资格。随之而来的,是奥迪铺天盖地的广宣露出。

限量款基于A3 Sportback车型打造,外观上整体进行了重塑,前唇和尾翼采用了碳纤维材质,前进气格栅、前翼子板、后车门处都有奥迪xYIBO的联合logo,迎宾灯的图案也采用的联合logo,车内也体现了限量版的特殊性,内饰条上有王一博的签名,中央扶手烫印联合logo。

限量款的汽车往往是高端的超跑,出自像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高端豪华品牌。而联名款在车圈也较为罕见。此次奥迪A3王一博联名款的推出,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为什么汽车品牌开始向流量明星倾斜?为什么奥迪选择王一博出联名款?由这个话题展开,我们能聊到很多东西。

 å“ç‰Œé€‰æ‹©æµé‡ï¼Œæ˜¯ä¸€ä¸ªè¶‹åŠ¿

其实,不单单是王一博,近年来,车企与流量明星的合作越来越多。宝马选择了易烊千玺,王一博之外,奥迪与李斯丹妮也有合作。别克选择了万茜,雪佛兰选择了秦昊,现代选择了杨幂,名爵选择了杨超越。他们要么是当红流量明星,要么是今年借综艺流量大增的艺人。

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车企在宣传方式上渐渐也开始转型。与以往选择大腕儿明星合作不同,近年来车企对合作对象的选择,更看重的是明星自带的流量。老牌明星固然名气大,地位高,但其能带动的流量较之新生代是非常有限的。而从实际传播效果来说,一个实力派明星固然有再高的格调,在网络传播上也很难引发太大的波澜。

而流量明星带来的传播效果就非常显著了。上汽MG5上市前与杨超越进行的联动,为名爵带来了巨大流量,单单一条预热短片就产生了34万转发、2万评论及19万点赞。而售价在预热短片中露出的方式也颇为巧妙,与千篇一律的上市宣传片不同,MG5的这条视频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种传播效果,传统的明星代言人是很难实现的。

 å¥¥è¿ªä¸ŽçŽ‹ä¸€åšï¼Œæ¸Šæºä¸æµ…

而奥迪与王一博的合作更为深入,远不止代言人那么简单。2019年底,王一博就已经是奥迪Q2L家族强音大使,今年又当选奥迪最年轻的英杰汇成员,并成为英杰汇品牌大使。

奥迪英杰汇是什么,我们看看其官微的简介:

“奥迪英杰汇”是凝聚当代中国各领域代表人物,立体呈现奥迪“思想者、领导者、创造者”的用户价值观,强化奥迪进取精神,多元诠释奥迪用户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推动引领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菁英典范用户组织。

与VIP俱乐部之类的组织不同,英杰汇作为奥迪顶级用户的俱乐部,是具有圈层营销推广作用的。英杰汇成员本身即是社会精英,同时也要具备社会影响。而英杰汇品牌大使的头衔也非常特殊,英杰汇成员的头衔有很多种,像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是进取先锋,马未都、杨澜是文化大使。而品牌大使这个头衔获取的人并不多,此前有刘德华、张曼玉等。由此可见,王一博与奥迪的渊源非同一般,在奥迪的对外宣传中,王一博很有分量。此次推出联名版,是奥迪与王一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奥迪对王一博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æµé‡ä¹‹å¤–,王一博还有带货能力

奥迪选择王一博,除了上文提到的流量为王的原因外,也是看中了王一博的带货能力。任何传播最终能够形成销售端的转化才是成功的。传统的明星代言,对于食品等行业可能还有人会因为代言人而产生购买行为,但在汽车领域这种大件消费,在之前恐怕很少有人会为了代言人买车。

但这个逻辑在流量明星面前可能就要变一变。粉丝为偶像代言买单是很常见的现象,而王一博的粉丝年龄跨度大,相当一部分人购买力是不低的。此前王一博代言Q2L时,就曾发起过一个#想坐王一博的副驾驶#的活动,翻阅话题下的发言记录就会发现,由该活动产生的探店甚至买车行为并不少。而当这种行为在线上线下进行扩散时,必然会引发新的关注度,这也是王一博身上的商业价值的体现。

 é€‰æ‹©æµé‡ï¼Œä¼šäº§ç”Ÿå‰¯ä½œç”¨å—?

如前所述,汽车品牌选择与流量明星合作,是一种趋势。同时流量明星也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带货能力。但豪华品牌选择流量明星,会不会拉低品牌调性?

今年是2020年,最早的一批90后已经30岁。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90后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军,预计占比达45%以上。

无论是8万元的MG5,还是20多万的Q2L,他们的目标人群都是,也应该是90后年轻人了。纵然很多人对流量明星有百般不满,但世界的发展永远是向新的。市场随着主力人群的更替,接受流量明星的人也会渐渐成为主流。品牌与流量的结合会伤害到一些人吗?当然会,但同时也会讨好更多的人。就像八九十年代老人们看不惯年轻人穿喇叭裤烫头玩摇滚,千禧年后老人们看不惯年轻人低胸露背穿超短裤。看不惯看着看着,也会习惯的。而车企面对消费市场,必须要先行一步。过于保守,当别人分完新兴消费人群的蛋糕时,再想改变就来不及了。

当然,凡事有得就有失。在一部分明确拒绝流量明星、不感兴趣甚至有意抵触的中青年人群中,奥迪选择与此类略显“肤浅”的流量明星合作,对其严肃、科技、讲究底蕴的品牌形象,是一种伤害。奥迪是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家的?是奥迪A6L,是官车形象,是中产阶级的形象代言……尽管奥迪早就不认为它们的产品跟官车有何瓜葛,但不能否认这种稳重、大气的内在气质,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就像英杰汇此前的成员是林丹、马未都、张曼玉这样的业内成名已久、实力与名气俱佳的明星和艺术家,如今换成了流量小生王一博,未免还是少了几分文化底蕴,多了几分轻佻和向流量低头的商业味道。

就像我身边的好几位70后,不知王一博是谁,也不知道其有哪些代表作品,对奥迪满世界的王一博联名款广告也表示出反感和不屑。这中间固然有中青年群体对新事物的顽固抵触和不与时俱进,但这种不同年龄层之间,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撕裂与鸿沟,却也是客观存在。而这些,正是选择流量明星所带来的隐形代价。

『 æœ€åŽè¯´è¯´ ã€

BBA这样的豪华品牌,与别克、名爵这样的中档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后者的历史包袱小,可以随意追逐流量、可腾挪的空间更大。而豪华品牌的立身之本是品牌文化的历史与技术底蕴,一旦失去了应有的格调和严肃的气场,这层光环也就意味着被打破,这种隐形的损失才是无法弥补。试想如果有一天奥迪英杰汇里充斥着各种“哥哥”,那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更实际一点说,流量到底能为豪华品牌带来多少购买力,事实上也存疑。奥迪此次只推出了23台限量版,也证明其重点不在卖车而重在宣传。再说了,BBA这样的豪华品牌缺的是流量吗?相比中档品牌,靠严肃底蕴吃饭的豪华品牌,追逐流量的脚步,应该谨慎,更谨慎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