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荆轲传论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如题所述

用荆轲传论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史记》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又堪称绝后。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参考二
  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从此出现了骚体诗,即以《离骚》为代表。屈原是楚国人,故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这样一种带韵脚的诗体。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史家之绝唱”无非是肯定其在史学上的价值,使后世有案可稽、有史可究。

而“无韵之离骚”则大大赞美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离骚》为战国末年屈原所作,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该诗抒发了屈原的所思所悟所感,简而言之就是表达作者本人的想法与情感。

而鲁迅先生称《史记》为不押韵的《离骚》,实则就是肯定了它文末笔者的主观想法以及其所带有的文学性。

扩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第2个回答  2020-10-19
这个是鲁迅先生称赞司马迁的《史记》,从荆轲列传确实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因为很传神
第3个回答  2020-10-18
荆轲传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一篇传记。
一、原本通称后成专属。
我们今天一说起太史公,就知道在讲司马迁,一提到史记,就知道所谈论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但是,“史记”二字本为史书通名,“太史”亦是一种通称,因为司马迁实在太了不起,这通名通称就逐渐演化为司马迁的专属了。
相当于什么呢?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善于开车的都叫老司机,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位极具超越性的老司机王老,所有老司机面对王老的时候,都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不足为道,久而久之,老司机这个通称就专属于王老。其他司机只能称为普通司机了。
在史学领域,司马迁就是这样的地位。
二、为中国史学创制垂法。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上。
何谓立德?孔颖达曰: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司马迁就是给我国史学创制垂法的人。
因为在司马迁之前,并没有一部特具科学性的、综合完整的“中国史”。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春秋》、《国策》、《尚书》等,《春秋》以编年为局限,《国策》以地域为局限,《尚书》以政治为局限,其各有所限。而司马迁打破既往史学的边边框框,以“本纪”和“列传”为经纬,以“表”和“书”为历史大事演化之线索,又将“世家”国别史相互贯穿安排,并创设记事体例,让我们从史记开始,拥有了清疏分明的、科学完整的中国史。
自史记之后基本全部遵循司马迁所开创的范式。
换言之,若无太史公,我们眼中辉煌灿烂的历史将不知隐去多少光彩。
三、强汉胸怀天下为一
我们今天常常提起“文化自信”,一般来说,提什么大概就缺什么,由于我们太缺乏自信,以至于不得不提醒:同胞们,你可以自信一点吗?
而在司马迁的时代,大汉不需要提文化自信,因为他们的自信在阳刚挺拔的脊梁里,在放眼天下皆为我强汉的胸怀里,在热血雄壮所向披靡的兵锋里。
司马迁在史记中,一扫先秦时动不动就“尊王攘夷”的臭毛病,比如非要把这群人打上个标签,再把那群人打上个烙印,搞这个低等那个高等的把戏。强大自信的汉人,不管什么蛮夷啊戎狄啊,因为天下皆为我大汉。
如此雄壮包容之气魄,强汉为先,盛唐继之。
司马迁虽对那个时代有所怨愤,但无意识间却也让强汉气魄浸润了史记。
四、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性别论高下,不以贵贱论豪杰。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是皇帝的项羽,被列入《项羽本纪》,因司马迁认为,项羽虽败,其作为却足以与始皇帝和汉高祖相提并论。
不以性别论高下:不是帝王且不是男性的吕后,被列入《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