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建筑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如题所述

这两年建筑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提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行业,将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鞠洪芬主任向记者介绍,据统计,今后20年,我国城市化应保持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将新建城市230个左右,新增建制镇5000个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工作环境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也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7500亿美元。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的基本建设带来新的一轮国际投资热潮,成为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经济师李燕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与全社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遵循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律,一个五年计划内的投资总量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因。根据投资专家预测2004年投资形势,将有五大利好惠及建筑业,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审批制度的改革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审批核准时间;规范政府投资,理顺总投资机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规范资本市场,产生良性互动。奥运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将为建筑业提供百年不遇的巨大商机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21世纪前10年,是建筑业产业成长和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建设事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管理层与操作层分离 --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

建筑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了行业内的人才结构。鞠洪芬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始进行产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将逐步由目前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组织结构向以综合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众多专业化分包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合作基础的协力生产体系发展。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的产业组织结构,都要求总承包企业和综合承包企业为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管理型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为技艺密集型或技能密集型企业。因此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势必呈现出两层分离的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实际上,目前大量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自己带有施工队伍,但是在企业人力结构上已经实现了两层分离。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分成若干个项目经理部,从事属于“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作,现存的自有工人队伍已基本上是机械、电气、安装等技术工种和从事劳务分包管理的“工头”。

其中,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以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层结构需要的人才有: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第三产业人员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科研和教育水平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结构则需要具有精湛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技师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级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和一般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

“博士好找,技工难觅” --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建设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多,尤其是建筑业,目前“门坎”相对较低,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其中农民工2797万,占71%,工程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各约占1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登记注册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2245.19万人,其中内资企业2233.26万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41万人,外商投资企业4.52万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为6.83万人,主要是经营管理人员。可以说,我国目前具有一支浩大的建设大军,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战线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鞠洪芬指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目前我国建筑队伍的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比如,这支队伍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当前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据劳动社会保障部今年初对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用工意向调查表明,85%以上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5%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以上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而据中国科协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到22.25%,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这个现实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

从年龄结构看,建筑行业的高科技人才中,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小,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从配置结构看,高科技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和大科研单位较多,在基层在生产一线较少;从人力资源使用看,一些单位不够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传统的用人方式比较普遍,只重索取不重投入的现象还存在;从人才观念看,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从人才资源管理看,还存在封闭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仍继续延用“人才单位所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办法,存在着人才流动难,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人事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鞠洪芬主任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二要转变传统观念。行业内尤其是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是造成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流失的重要因素。三要在全行业形成共识,上下齐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全国建设行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才会涌现出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建筑行业薪资水平及未来趋势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建筑行业的薪资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工程类别、专业差异和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计酬办法的不同,新资差别很大,难以准确统计。仅以北京为例,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和北京建筑人力资源协会、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信息(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地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薪资状况如下:

(一)建筑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为11644元;2000年12899元,年增长10.8%;2001年13840元,年增长7.3%。

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年薪资水平的对比:(单位:元)

建筑业高层年薪(万)价位: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0-15万;中位20-10万;低位12-6万。
建筑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35-8万;技术总监18-7万;各类工程师7-3万;技术员(不等)6(预算员)至3万-3至1.5万(电工较低)。

(二)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18012元;2000年18836元,增长率为4.6%;2001年21194元,增长率12.6%。

1、房地产业高层次年薪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5-20万;中位25-16万;低位18-10万。
2、装饰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10-6万;专业工程师7-3万;设计师10-5万;预算员7-2.5万。
3、勘察设计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建筑师12-6万;结构、设备、电气设计师9-6万。
4、工程监理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项目总监10-6万;专业监理工程师7-4万;监理员4-2.5万。
今后一段时期内,建筑业的薪资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地区建筑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可望保持在6%-8%;房地产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奥运会以后,由于建筑总量下降,行业薪资水平将会呈下降趋势,建筑业预计回落20%左右。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不一样,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供需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薪资额度起伏升降,都是很自然的。
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的逐步建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资分配制度将形成多样化特点,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将成为工资分配制度的依据,工资分配将同业绩考核挂钩,向关键岗位倾斜,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将越来越大。经营者年薪制,项目承包制,岗位薪金制,谈判工资制将成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企业的通用薪资制。

“人为先,策为后” --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

具体来说,目前建筑行业的紧缺人才有:

1、复合人才:国内部分总的来看比较紧缺的有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员;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建筑材料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定额概预算的人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服务的人才;科研开发型人才;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人才等短缺。国际部分则缺少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建筑市场开发经验,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能熟练准确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才;了解WTO规则,能熟练运用国际上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国际工程咨询专业服务人才等奇缺。

2、专业技师与管理人才:设计师、建筑师、电气工程师、暖通与空调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程预算人员、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部管理、专业工长,以及吊车、钢筋、电焊、脚手架熟练操作工。

从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来看,由于建设行业是一个大行业,通常概括为“二规、三建、四业”即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建筑业、房地产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和市政共用事业,以及与相关的城乡规划、标准定额、科技教育等,涵盖了整个建设领域。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所需的人才不同,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当前建设行业技工类的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人才尤其紧缺,对此类人员的要求是,必须懂技术,而且要精,要熟。不一定有多高的学历、职称,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资历。作为长期研究建筑行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专家,鞠洪芬主任说:“这里其实涉及的是一个人才观的问题。去年底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一明确的阐述,是人才标准的一大突破。我理解,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