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阶段?

如题所述

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
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英国唯物主义
哲学家 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
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
而对对象的占有。”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
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
原始的教育技术。
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
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
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
和流派理论探讨。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
术学的理论体系。视听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加·戴尔。他在其《视
听教学法之理论》(1946年)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戴尔认为,人
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与技能比较容易。他用一个
学习经验的塔形体图来表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俄亥俄州立
大学心理学家普莱西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设计了好几种自动教学机,并开展
实验。然而由于教学机设计的问题和客观条件不成熟,普莱西的自动教学机对
教育技术的发展影响不大。直到50年代中期斯金纳发起新的程序教学运动,普
莱西的早期贡献方为人们真正认识。这个时期,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新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他在1954年发表的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
根据自己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重新设计了教学机器,从而使
美国50年代至60年代初程序教学运动达到高潮,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器只
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再以后,他的理论应用于电子计算机,开始了计
算机辅助教学(CAI),也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60年代初,视听教学领域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它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影
响,一是传播理论,另一是早期的系统理论。香农(shannon)创立的信息论
引入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视听传播学。视听传播学主要涉及学习过程的
讯息的设计和使用。传播学的产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从信源
(教师或视听材料)到受者(学习者)的信息传播过程上来。在传播学向视
听教学渗透的同时,系统理论也开始对教育、教学发生作用和影响。教育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
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
发挥,不仅需要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
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的各个部分(包括媒体)
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
根本途径,于是逐渐由媒体应用转向了系统设计,由媒体技术进入系统技术阶
段。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兴起的时期,传播学、行为科学、系统设计渗
透于教育之中,“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和专门术语逐渐形成。
60年代初,Education Technology(教育技术)一词首先在美国一些书刊、杂
志中出现,并很快在国际上传播开来。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