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武田家灭亡的原因,武田家家臣名单,生平经历

如题所述

向来在战国史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甲斐武田家,其兴盛之因,时人大多把目光放在十七代家督武田信玄之中。的确,信玄把武田家的领地扩充超过一倍以上,跃升为接近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石的大大名,再加上信玄堤、狼烟等民生、军事设施,勇猛的武田军团等,的确使武田家盛况空前,也使当时的诸大名不敢妄言逾越。可是,为什么被喻为「天下无敌」的武田氏会在信玄死后十年崩溃?

有人会指责末代家督信胜之父胜赖有勇无谋,断送了武田家。但事实上,如在下早前对武田胜赖作为平反及修正的拙文中指出,武田家的败亡,并不是只由胜赖而起,我们必须从时代、武田家内部等诸问题从而分析武田家的败亡;而以「人是城池,人是垣,团结是朋友,内斗是仇敌」作为宗旨的武田家,为什么会在长筱一战后支离破碎?实在令人唏嘘及不解……武田家真正的灭亡原因又是什么?

要分析武田家的灭亡原因,必先剖析信玄之父—左京大夫信虎。尝听到古来对信虎的评价并不正面,尤其是《甲阳军监》之下的记载,更令人觉得信虎「馁虎」的形象更为鲜明,诸如嗜杀、虐待、剖腹等血腥场面,都令信虎=暴君的形象挥之不去。可是,现在不少史家都对信虎的形象提出修正。事实上,嗜杀的形象古来英雄人物哪个不是手染赤朱鲜血?信虎杀人的目的,是否只为个人的欲望?这还是值得深考的,从《甲阳军监》以外的资料,也的确肯定信虎有血杀地方豪族等的资料,这可不用否认的。

相比信虎,信玄的形象远比其父伟大、智勇兼备。可是,从客观的环境来看,信玄也不过是一个以下犯上的逆子而已,即使后来他的伟业是如何伟大,他终身也洗不了这个污名。於是,我们从史实中就有信玄为大义赶父离国的动人事迹;而信虎「变态」的形象也在信玄的自辩公告中带出来。可是,虐待、剖孕妇腹取胎的变态行为又是不是真的?事实上可能性不大,而且也缺乏他类史料的支持,大多指信虎「突然间」发狂,这是否合理?笔者大可断言否定。

那么,信虎、晴信父子之间的斗争原因又是什么?信虎的原本形象又是如何?信虎、晴信父子的矛盾,就他们个人而言,就是家督之位的问题,信虎向来都想把家位传予次男典廐信繁,也就是指出晴信会被废嫡;故此,晴信以叛变来自保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问题是,为什么信虎要急於换嫡?以将来晴信的能力来看,也不是一个无能力之人。当然,这种的说法也偏於结果论,故笔者也不在为此妄语。但事实上,信虎与信玄的家督争夺,并不只是两人之间的问题。这更关乎全武田家的后来走势,同时也可藉此分析信虎的实像。信虎自为家督后,立即讨平各个甲斐内的反抗豪族,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完成这个艰苦作业,而同时,信虎也积极向信浓推进,这后来浪费信玄大半生的工作,事实上在信虎时代早已进行。不同的是,信虎实行的不是全方位攻击政策,相比之下,信玄的膨胀主攻方针并不十分明智。信浓对信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地,除武力上可加大武田家的领地外,同时也是信虎拓展商贸的重要基地,由於信浓扼住往北关东及越后、东海道的商贸路线,也是重要的产马区,对日后武田家自以为傲的武田骑兵有著重要的关系,故信浓对信虎来说是志在必得的。但为免腹背受敌,信虎早早策动与诹访、今川两家的婚姻关系,以使甲斐南、西两方的防卫可略为放松,同时把兵力集中於北信浓,把主要的对战对象集中在越后上杉氏及北信浓的强豪村上义清上。这样的军事布置的确比信玄的全面进攻更为快捷,故伊那、佐久两郡也早早入得信虎手中,信浓完全掌握也是时间的问题。

但如此的统一甲斐、进军信浓的大军略面对着非常大的问题,其一是豪族反抗,故信虎以快刀斩乱麻的方法一一屠杀,最终换来「嗜杀」、「馁虎」的负面形象,但从武田家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既委屈又不公平。同时间,信虎的扩张也引来家内的不稳。打从信虎上位以来,从一而终的积极打压父亲信绳以来的谱代众、重要谱代大臣。为此,他起用新一批的新参众作为取代之用,最终达致「专制君主」的政治架构,否认从前君主与谱代家臣分享权力的旧风,这对宗家集权的确有积极的作用。不幸的是,不仅旧谱代重臣团大大不满,就连信虎提拔的新参众都为此感到不安,同时也由於信虎的推进政策的确使甲斐的民力透支不少,做成国内的不满。但同时,不论新参众、旧谱代大臣都希望有个人的利益,换句话来说,他们不希望有一个单一的领导者,反而要保持「合议制」的架构,使他们得享权力及利益。由於信虎的扩张政策谷为宗家而已,并不打算把太多的利益分予家臣团,故家臣团早对信虎的新构想甚为不满。

面对家臣的反发,信虎只有用威吓及强势来抗衡,可是,家臣团早把他们的利益投资在晴信身上,希望他早日代替信虎,以回复他们的利益及权势。诸如坂垣信方等大臣都支持晴信为家督,反对立信繁为嫡的构想,事实隐含政治斗争的意味。从此来看,信繁被信虎拥立,事实上是因为信繁自小为信虎所影响及溺爱,也就是较少被家臣团影响,信虎故把信繁作为他的政治理想的延续,抗衡家臣团保守的利益主义。信虎、晴信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新、旧政治理念的斗争,最后,由於家臣的帮助,信虎最终失败,也做就家臣团的胜行,成为武田家灭亡的祸根……

在晴信当政的初期,晴信并不是万事独断的,由信虎的失败来看,家臣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合议制的长久延续。事实上,在信玄的统治期间,除了个人的政治魅力外,也是因为对合议制的妥协,换来家内的稳定。同时间,由於家臣团强调功利主义,信玄在信虎败走后,面对非常困难的环境,信浓的控制权得而复失,而且面对亲信虎派的反抗,做成信玄及一众家臣团主张「全方位进攻膨胀」战略。从正面来看,武田家的领地是扩张很多,但从负面来说,此举非常浪费时间,同时也换成家臣团贪得无厌的现象,也使家臣团为个人的利益而好战的情形。最明显的事件,就是义信事件。义信被杀,不单是因为家督争夺战,同时也是因为义信派主张北进政策,与信玄上洛行王道的思想相违背。义信背后,就有一群家臣团支持,义信的叛逆,某程度上是信玄当年的重演,故信玄为此的确做出不少调整。单从这些现象来看,信玄不能及时上洛,不单是与谦信的大战所致,根本的原因还是打从信虎败走以后,武田家的势力不加反减,大大增加信玄西上的障碍,这与家臣团的关系殊大。

信玄在晚年明白到当年信虎面对的问题,就是家臣团与家督之间的利益矛盾。为此,胜赖的出现表达了信玄的立场,所谓义信之死全因胜赖,这实在是家臣团为自身利益的一个藉口而已。事实上,义信与信玄的对立,并不轻易化解,在政治思想及政治架构上,信玄面对与当年自己一样的义信,如依旧妥协,武田家的宗家地位将荡然无存。信玄立胜赖的原因,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要明示主家强势的主张,即使家臣团与胜赖对立良久,信玄也非常坚持,或者只以信胜来作为折衷的一个方法。事实上,武田家内的对立已渐见明显。

信玄死后,大多把武田灭亡的矛头指向胜赖。其中最烈的是胜赖违反信玄的三年之约,这在《甲阳军监》内有明确记录,可是,军监是否可信是一个问题,而且,就当时情况来说,三年之约是不切实际的。成功与否己是一个重大的疑问,如把责任全推向胜赖,这并不是公平。而且,胜赖在信玄死后到灭亡的十年间,武田家的力量远比信玄时代高,而且胜赖的前瞻性也比信玄广阔,不仅积极加强城下町、商业的发展,也同时建设关东的反织田阵营。另一方面,也就战略考虑上於信浓建筑新城。这一切一切,都表明胜赖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但问题是,胜赖与家臣团之间的矛盾早已白热化,做成相互矛盾,对胜赖的改革做成大障碍,再者,胜赖从一开始即被家臣极力排斥,两者之间势力水火,这显然是甲斐家臣的排外心理,也是山国人民的必然现象,对来自诹访的四郎胜赖,更是处之於仇敌,胜赖也同样如此,这正是武田家未能组织新力量对抗织田信长的一大原因。而信玄未能在任内改变的一个现象。为此,胜赖从信长的绝对权力架构中,明白君主集权的重要性而积极模仿,但由於家臣团一向强调自身利益主义,做成武田家内步伐不同调,也做成家臣离异的先兆。人说信长得知信玄死后,武田家必亡的推断是因为胜赖的无能,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反而笔者认为信长指出的是武田家内的矛盾表面化,从前依靠信玄平衡的而隐藏的问题,也在信玄猝死后立即暴现,木曾义昌、小山田信茂、穴山梅雪纷纷寝反,这都是信长分析之后作出的对策,同样,眼见谱代家臣与宗家的利益不同,胜赖也好像祖父信虎一样,起用信浓众,取代谱代众,这可谓讽刺,早在三十年前的动作,却在灭亡寸前再被提用。

长筱之战大败,多名谱代大将自杀败亡,有些说指马场、山县等为信玄而死,但事实上,这可有值得考虑的地方,首先武田家内部都沈醉在信玄时代的神话,对骑兵队过分的高估,也对火枪队的能力评价过低,做成空前的大败,这并不单是胜赖的责任,同时也是家臣团的大责任,也是表达了家臣与胜赖之间的矛盾已是不可开解的。

就胜赖的败亡来看,的确,胜赖的败亡并不是个人的责任。事实上,从胜赖上位到灭亡,也不过是十年的时间,要他一方面面对强大的织田现代化军团,又要改革父祖以来的内部矛盾,十年的时间实在不太足够,更可说是太短。与信长、信玄作比较,胜赖成长的时间也远远的短暂。武田家的失败,可谓「结构性」的,决不是胜赖一时能改变的。不论信虎、信玄及胜赖都曾经尝试把家臣团的外伸、半独立的现象改造,以达致君主专权的中央集权架构,但信虎因急进,且家中保守势力太强而失败,信玄在晚年也曾尝试作出调整,但最终未能成功,而到胜赖的时代,问题在内外因素下更为僵化,最终失败、灭亡。

「人是城池,人是垣」的武田家,事实面对的正正是内部的不和与矛盾,打从信虎时代就出现,但信虎不但不能成功,反而被塑造成「变态」的甲斐馁虎,被家臣及嫡男赶离故地,从前努力打造的政治、军事构想,也被家臣团的短视及自私而断送,实在令人感慨。成就武田家伟业的信玄也在家臣团的压力下努力奠立自已的地位,但在过度的膨涨政策下,反而做成家臣成为半独立大名的现象,做成死前早有崩溃的先兆,同时也把此烂摊子交到胜赖手上,即使胜赖奋力改变,也最终亡在谱代家臣团手上,而且被鄙视为「平庸之二代目」,实为不公。

在历史发展的大角度来看,武田家的灭亡可能是有利於日本结束纷乱的其中一个助力。可是,要是我们以解释武田家灭亡来看,单以长筱大败,或者胜赖的问题来看,未免过於狭隘,同时也有夸大信玄及武田二十四骑的倾向。风林火山的神话也有值得反思的必要,以还历史的真确,以及信虎、胜赖的一个公平。

比较上杉、北条、织田三大对抗势力来看,武田家的权力结构并不特别完善,反而有点倚重个人魅力的味道,信玄与家臣的互信美谈,某程度上不得不指出是利益互补的一个因素,武田家的扩张也或多或少是家臣团的私欲所引起的。武田家的灭亡,或许是被这些人肉城池、人肉石垣所困死吧…

武田四天王:板垣信方、甘利虎泰、饭富虎昌、小山田昌辰
武田四名臣:马场信房、内藤昌丰、高坂昌信、山县昌景
武田二十四将:饭富虎昌、横田高松、板垣信方、土屋昌次、甘利虎泰、小幡虎盛、山县昌景、秋山信友、穴山信君、真田幸隆、马场信房、原昌胤、武田信繁、武田信廉、小幡昌盛、一条信龙、真田信纲、多田满赖、小山田信茂、内藤昌丰、三枝守友、高坂昌信、原虎胤、山本勘助。(有另外的说法)
武田二十四将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田信玄持“无敌”称号的二十四个部下,当中包括武田信玄本人。要注意的是,武田二十四将不是在战国时代所出炉的,而是在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绘画出来的。而且每一个版本略有不同,在不同的中,当中有三十一人出现于不同版本之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1
小日本家全灭也正常。但太多坏事。
第2个回答  2011-06-01
武田是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