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什么下降?建议居民医保缴费三年一涨,可行吗?

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的话题受到了关注。

1.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一些人可能不再符合低收入群体的参保条件,因此放弃了医保参保资格。
2. 就业形势变化:就业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例如,某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或转型,导致一些人失去工作或从事非正式就业,进而无法继续参保。
3. 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例如,一些地区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年轻人口相对减少,而老年人口增加,导致整体医保参保人数下降。
4. 政策调整:医保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政府可能对参保条件、缴费标准、报销比例等进行调整,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一些人不再符合参保条件或认为参保费用过高而选择放弃参保。
5.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居民对医疗保障体系的信任度、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知识普及度等也可能对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能的原因,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手段来深入了解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关于居民医保缴费三年一涨的建议,是否可行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考虑:
1. 经济能力:居民医保缴费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缴费频率过于频繁或涨幅过大,可能会给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带来压力。因此,在制定缴费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经济能力和负担承受能力。
2. 医疗需求:医疗保障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方面。缴费涨幅的频率和幅度应该与居民的医疗需求相匹配,确保居民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保障。
3. 政策稳定性:医保政策的稳定性对于建立可持续的医保制度非常重要。频繁的涨价可能导致居民对医保制度的不稳定感,影响其参保意愿。因此,制定医保缴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到长期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最终,是否将居民医保缴费三年一涨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地方情况和居民需求来评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建议,结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制定出合理的医保政策,以实现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居民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6

关于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原因,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国家政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

1. 就业变动:居民医保通常与就业状态相关,如果就业人数减少或人们转向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形式,可能导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

2. 缴费能力:一些人可能无法承担医保缴费,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经济困难和贫困可能导致人们选择不参加医保或暂停参保。

3. 移民流动:人口迁移、农民工外出打工、留学移民等情况可能导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由于居民流动,参保人数可能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变化。

关于居民医保缴费的调整周期和可行性问题,具体策略需要参考当地的法律、规定和经济情况。三年一涨的调整周期可能会有利于政府的财务可持续性,并且可以适当地跟随通货膨胀和医疗费用的上涨。然而,这个调整周期是否可行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接受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医保缴费周期涉及到医保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仔细考虑各种因素,如人民的经济负担能力、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费用增长趋势,以及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等,制定出合理的调整策略。

第2个回答  2023-10-26

一,居民医保人数下降的原因应该是由政策变化、经济环境、人口结构、医保制度等因素,居民医保是我国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旨在提高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近年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缴费标准较高: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相对较高,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缴费负担较重,导致不少人选择放弃参保。

2.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导致居民对医保的信心降低,也影响了参保意愿。

3. 缺乏宣传和推广:一些地区对于居民医保的宣传和推广不够到位,导致很多人对于医保政策的了解不足,也影响了参保率。

二,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降低缴费标准: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负担,增加参保率。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居民对医保的信心,促进参保率的提高。

3.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居民医保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保率。

三,可以考虑将居民医保缴费周期延长至三年一涨,以减轻居民的缴费压力。这一措施的可行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通货膨胀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医保缴费周期,但必须保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足额性,同时也要确保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得到满足。

总之,居民医保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参保率,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第3个回答  2023-10-26
2023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350元/人,值!

缴费标准涨一点,医疗保障更多一点

东安县芦洪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专干为群众提供医保业务“帮代办”便民服务。严洁 摄(资料图片)

近日,湖南各地陆续启动了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缴费工作。

此前,根据湖南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省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的工作目标和参保政策。结合我省实际,2023年度全省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统一为350元/人。

为何居民医保每年都会上涨?能得到哪些待遇保障?10月31日,湖南省医保局进行解析。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湘无恙

焦点1

居民医保为什么“涨价”?

为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公平享有医保权益,湖南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于2016年底全面整合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体提高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实行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并进行年度动态调整。

当前,各地城乡居民正在缴纳的居民医保用于2023年度的保障,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61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350元,上涨了30元。之所以缴费标准提高,是因为待遇水平和报销范围等都有提高、扩大,医疗保障更多一点。例如: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每年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四年累计调入507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数量增到了2860种。其中,整合全国需求谈判议价将250种新药纳入目录,平均降价超过50%。

湖南省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筹资标准合理调整主要用于提高所有参保居民待遇水平,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保障向门诊延伸和扩展;居民大病保险也全面实施,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也稳步拓展。

2023年,我省将以实现覆盖全民、依法参保为目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含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确保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以及稳定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焦点2

350元能得到哪些待遇保障?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参保人可享受以下医保待遇:

门诊统筹方面,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和43种慢性病、特殊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限额内报销比例70%,年度限额由各市州结合实际制定。

“两病”用药保障方面,参保的高血压、糖尿病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两病”药品政策范围内费用不设起付线,限额内报销比例70%,年度最高报销高血压360元、糖尿病600元,达到慢特病门诊保障准入标准的最高报销1800元。

住院保障方面,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不低于200元、县级医院不低于500元、市级医院不低于1000元、省级医院按上年度住院次均费用的10%左右确定(1500元—2300元)。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不低于80%、县级医院不低于70%、市级医院不低于60%、省级医院不低于50%(分50%、55%、60%三档)。住院报销年度最高限额15万元。

大病保险方面,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累计自负住院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的部分实行分段补偿,起付线按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左右确定;扣除大病保险起付线后,0至3万元(含)部分报销60%,3万元以上至8万元(含)部分报销65%,8万元以上至15万元(含)部分报销75%,15万元以上部分报销85%;年度限额40万元。困难群众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不设封顶线。

医疗救助方面,根据《湖南省医疗救助办法》规定,医疗救助对象分为三类,按类别享受参保资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年度限额不超过8000元,一类救助对象不设起付线,救助比例90%,二类救助对象起付线1000元,救助比例50%;重特大疾病门诊救助按住院标准执行,年度限额和住院救助共用。住院医疗救助年度限额不超过10万元,一类救助对象不设起付线,救助比例90%,二、三类救助对象起付线分别为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5%,救助比例分别为70%、50%。对医疗救助补助后仍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救助对象,可申请再救助,具体救助标准由各市州根据本地区医疗救助资金和财政支撑能力合理确定。

焦点3

城乡居民医保有哪些报销范围?

药品: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每年持续增加,保障范围持续扩大。2021年版药品目录共收录2860个药品,比2019年增加151个,增加品种中大部分为国家协议期内的谈判药,药品价格大幅降价。在国家药品目录基础上,将本省医疗机构生产的716个制剂纳入医保报销;将551种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员的用药保障范围。

耗材:将4.06万种医用耗材(对应20位国家医保编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能满足患者在临床各科治疗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服务项目:按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适宜原则,将3225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其中甲类2630项(占81.5%)、乙类595项(占18.5%)。

焦点4

省内异地、跨省异地报销如何操作?

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就医报销流程大致一样,都是需要按照“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的步骤进行。备案、选定点可通过网上(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湘医保公众号、小程序、APP)、经办窗口、电话等多种途径完成。

因故未能直接结算,也可持发票原件、费用清单原件、本人银行账户复印件、参保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复印件,按参保地规定,回参保地进行手工报销。

焦点5

家庭贫困交不起怎么办?

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执行),对低保对象、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给予50%的资助。

各市州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他困难群体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集体、单位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给予扶持或资助。
第4个回答  2023-10-26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原因可以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以下是可能导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一些主要原因:
1. 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经济欠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缴纳医保费用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他们选择不参加居民医保。
2. 就业形势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一些人可能由于失业、下岗或自主创业等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的医保参保资格。
3. 医保政策调整:医保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导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例如,一些地方可能会调整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或缴费标准,这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参保意愿。
至于居民医保缴费三年一涨的可行性,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一方面,随着医疗服务成本的不断上涨,适当调整医保缴费标准是保证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缴费标准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避免给居民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在实施这样的政策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时,政府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调整后的医保缴费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总之,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居民医保缴费三年一涨的可行性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经济能力和医疗保障需求,确保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合理权益。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政策和数据进行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