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六盘水中考历史和政治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9)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 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 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三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十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三十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三十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十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三十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三十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注:《考试指南》为考试的重中之重,70%以上会靠中,请认真复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0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9)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 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 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三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十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三十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三十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十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三十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三十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2个回答  2011-06-10
现在开卷考,看不看无所谓,你不会不知道吧,我也是初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