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

如题所述

“两个必然”论断,是根据唯物史观所得出的结论。要彻底论证“两个必然”,必须要有经济关系上的理论说明。所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几乎用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之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在经济学上为“两个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个必然”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和趋势,“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间和条件。

“两个必然”从生产关系视角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两个决不会”从生产力视角强调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前提;“两个必然”表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暂时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则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和完善,使“两个必然”的论断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扩展资料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过程,其间有突变而不仅表现为突变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把“两个必然”的实现看作为一个过程,就不会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狭隘地理解为泾渭分明、非此即彼、首尾相接的两个阶段或仅表现为一种突变;相反它更多的是一种否定扬弃、此消彼长、不断趋近的渐进过程。

2、“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立足于单个国家而不限于某个或某几个国家

“两个必然”理论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紧密相连。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本质要求是全人类的解放;价值目标是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3、“两个必然”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蕴含于现实而不等于现实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得比以前人道、和谐和稳定。然而,社会对抗程度的降低,只是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更有可能走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而已,并不能改变必然被代替这一趋势本身。

参考资料来源:学习时报-唯物辨证地认识“两个必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两个必然”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决定了“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是出自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1]这种基本矛盾,第一,反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与生产资料分离的无产阶级,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剥削。第二,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社会化生产要求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但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归资本家所有,有组织的生产只能在企业内部得以实现,而在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经济条件就是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2]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新现象,诸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化形式等,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而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并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是利用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将取决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不矛盾。资本主义在百年历史中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创造的都要多,都要大,而与此同时它也破坏了工人的社会生活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灭亡.
无产阶级只能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决不会”,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巴黎公社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铲除它的程度,巴黎公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代表了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没有成功可以说明”决不会”
粗略来讲,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一一对应的,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情,你会领悟到更多
第3个回答  2019-12-20
“两个必然”论断,是根据唯物史观所得出的结论。要彻底论证“两个必然”,必须要有经济关系上的理论说明。所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几乎用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之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在经济学上为“两个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个必然”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和趋势,“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间和条件。
“两个必然”从生产关系视角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两个决不会”从生产力视角强调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前提;“两个必然”表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暂时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则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和完善,使“两个必然”的论断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