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教子七不责”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第2个回答  2021-03-09

第3个回答  2021-01-18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通过观察三岁孩子的脾气禀性,来预测他成年后的行为。而孩子到了七岁后,则可以通过他的表现预测他一生的状况。古人在育儿方面,有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颜氏家训》中就曾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就是说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后精神涣散,难以专心,所以要重视孩子的幼年教育,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孩子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过分娇惯溺爱,又不能不分场合不分时机的打骂。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教子七不责”,即在这七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犯了错先不要责备。看后感触很深,今天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人育儿的智慧。


“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害他的自尊,更会使他不以为耻,无形中强化了他的错误行为。

这里说的“对众不责”,可不是说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是原则性错误,例如孩子无故打人、发脾气等等,家长就要立刻制止,对孩子这种行为零容忍,并把孩子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再教育。



“愧悔不责”,即孩子惭愧后悔时不责备他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也后悔自己的行为了,家长就不要责备孩子了。孩子知错时家长依然不依不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这就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感觉,恐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的态度,及时教育可以让孩子消除内疚感,认错态度更积极。



“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孩子,会让他入睡时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要么是睡不着,要么因为反复想这件事而做噩梦。再有就是孩子睡前已经很疲惫了,家长训话可能会“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什么教育的效果。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点到为止就好了,别把责备带到孩子睡前。



“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正吃饭的时候责备孩子,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孩子边哭边吃很可能会把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吃饭应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一个比较温馨的时刻,在饭桌子上训人,会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亲子之间的隔阂。



“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在孩子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本来孩子高高兴兴的,父母突然严厉责备,孩子的情绪会产生巨大波动。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可以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



“正悲忧不责”,即孩子正在忧伤时不责备他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这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对家长此时的话完全不在意。如果家长这时候加以责备,孩子感觉“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更加自卑。

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再教育和提醒他。



“疾病不责”,即孩子正在患病时不责备他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此时责骂会让他们更悲伤,影响康复。

第4个回答  2021-03-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