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笔画粗细变化很大,是作者随心所欲的,还是有其内在固有需遵循的规矩?

如题所述

行书笔划的粗细变化反映书者的控笔能力的高低,变化越大越精美,说明你的控笔的能力就越强。
时常看到一些写毛笔字的人,书写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潇洒超脱,叫好的人很多,提出质疑的人也存在,这就可能是提按出现问题了,也就是所谓把软笔书法写成了硬笔书法了。提按不过关,粗细变化不明显,确实很流畅,很潇洒,可是,失去了毛笔的属性书法还是软笔书法吗?
在书法的行进过程中时常会提到节奏两个字,节奏其实就是快慢结合,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让人感觉到音乐,舞蹈的美感!书法提倡节奏不仅仅是美感那么简单,她还有更高深的笔法理念存在,那就是提按顿挫!什么地方需要顿?什么地方需要流畅?需要每个书法人深思!
我一直提倡书法需要速度,即使是楷书都需要速度,至于行书与草书更是如此,在高速行进中的顿挫就像赛车的急切变向,漂移一样,需要你有高超的控笔技巧,也最能显示书者的书写能力。
很多人说书法没有高低,没有标准!按照提按的粗细变化,笔力强弱分析去评价书法,是可以评判出高低深浅的。
书写的最佳的状态是心手合一。点画的粗细浓淡、结构的正斜疏密,既有毛墨由多及少自然耗散的原因,也有书者笔墨章法技术取舍的成分,因此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同时也存在即兴发挥的偶然因素。
需要把握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也比较笼统,抱庸将其归纳为“三不”。
一是不要违心,不能刻意布设安。书法讲究自然真诚,墨随缘生,到笔到。粗细疏密的变化,不是数着字数去隔三差五,也不是故意“显山露水”地去描字画字,否则就会损减天性、失于自然。
二是不可遏势,不能孤立突兀,阻滞割断行书的自然流畅。古人一笔通常写5―9字,这中间墨量墨色是依次递减的,再加上笔法着力与点画形状耗墨的不同,自然而然呈现出浓淡粗细糙的丰富变法,从而形成行云流水的状态。“来势不可挡,去势不可遏”,不能截然陡顿,阻滞了书法的气脉顺畅。
三是不宜逾度,点画大小、墨色浓淡、结构疏密的对比变化不能随心所欲,是有度有底线的。古人碑帖里也常见一些“鹤立鸡群”的字,但只是在字幅上稍有出入,一般不会数倍于它字。今日许多“书法”,为增加作品的动感变化,有的大字数倍甚至十倍于它字,这显然是有违和谐的。
“书画同源”往深处挖根,书还是书,画即是画,如果将其理解为书法就是画字,只要“美观”,像绘画一样也未尝不可,那就不对了。行书的变化,始觉脱不得笔墨章法,功夫主要还是在笔法章法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