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所大学期末考试老师的评分标准大家如何看待?

某职业大学期末成绩=平日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但成绩出来后不完全是这样评分的,可能也有人际关系、印象分在内。比如:甲成绩不如乙、平日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如乙活跃,但甲混的人际关系比乙好;而乙上课经常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作业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人际关系搞的一团糟,经常和同学大打出手。期末考试乙考了97分、而甲考了87分。但老师却给乙的平日成绩低,期末成绩出来后才91分。给甲平日成绩分高,期末成绩计算出来是92分,就这样甲名次超乙前头了。有次乙遇见王老师问怎么期末成绩才91分?王说,因为不单单是期末考试成绩,也包括平日分(作业、上课表现)在内,你作业怎么做的?乙:老师我自己做的。王:再说你自己做的!请问大家对老师这种评分有何看法?

我觉得很公平公正,现在的大学学校基本都是这么评分的,100分的总分,有平时分和期末考试卷面分两部分,平时分包含你不早退不旷课不迟到,包含在你平时作业是否都交了,以及做的质量情况,也包含你平时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以及老师对你的印象等等,这么一大块儿全部包含在平时分里头。所以不要觉得啥啥啥不公平,这种事放在任何学校都一样的,因为评分制度一样,不再像小学初高中的分数制那样,考多少是多少。大学教学更注重全面培养,所以才会有平时分一说,所以平时能和老师搞好关系就搞好关系,给老师留个好印象,这样平时分一般不会低。追问

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那么我想知道,上面案例里那位乙同学就算学习再好、回答问题再活跃、作业做的质量再好,就凭他人际关系搞不好,在师生眼里的威信一败涂地,平日成绩也不会得高分了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乙上课经常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作业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人际关系搞的一团糟,经常和同学大打出手。

你作业怎么做的?乙:老师我自己做的。王:再说你自己做的!就说明得罪同学太多,同学已经在老师那里告了多次状,而且老师那边肯定有关系好的学生,如果他们告诉乙是抄的,不是自己做的作业,那平时分估计基本都不太有了。

老师评分除了有自己的看法外,也会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影响,而且平时分本来就是主观的,不可能完全客观的。

存在的总是合理的,而且大学分数也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还是有一门技能。

追问

哦,听你这么说也是。你的意思是,甲和老师、同学关系好,老师对甲印象好就加了5分到92分,乙恰恰相反是吧?那乙学习成绩再好得罪人太多综合起来也不会得高分的,乙该如何才能斡旋局势下次得高分呢?就算靠技能,假如乙在乎分数如何才能斡旋?

第2个回答  2022-06-19



随着课程已经陆续结课进入考试季,全国不少高校都开始要求学生进行网上评教。

不少高校为了方便学生评教,还开发了专门的微信小程序或者APP,让学生用手机也能完成评教。

甚至一些大学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还特别规定不完成评教就没法查询考试成绩。

然而,学生对于评教的顾虑却一直存在,在几乎每所大学的贴吧或者微博上,都能见到有同学询问,自己在评教中给老师打了差评会不会被老师知道。

大学的期末评教真的是匿名的吗?

学生在评教时打了差评,会不会受到打击报复?

一定把这几个贱人抓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所有高校给出的答案都是:

学生评教是完全匿名的,被评价的老师看不到是谁给的评价,同学们可以放心如实评价。

但实际上,却有来自不同高校的不少同学都反映,自己的评教结果,乃至具体的评价原文及个人信息,都被泄露给被评价的老师,以及导员,院长等其他学校工作人员。

部分敢于给差评的学生,受到了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极少数严重的甚至因此而拿不到毕业证或被迫退学。

(来源:合肥校园)

2017年6月,安徽某高校一陆姓教师因被学生评教给了差评,公开表示要去办公室电脑登录系部后台,把给他差评的学生揪出来。

通过一条条翻找,他成功地找到了四名给他差评的“贱人”中的一位。

(来源:合肥校园)

“我没有权利剥夺你受教育权,你有权利对我评教,但是我也有权利根据你的课堂表现和你的期末考试决定你挂不挂科,或者补考通不通过。”

这些话语中的戾气和明显的威胁意味,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名高校老师的公开发言。

有同学找出了该校关于学生评教发布的通知,其中明确写到:

“测评结果出来后,教师只能看到自己的总评语和总分,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打分情况和评语,学生在测评时可以无需顾虑。“

(来源:合肥校园)

据该校官方的最新表态,已经知道陆老师的行为,并将严肃处理。

评教信息泄露

动摇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

陈大夫认为,这位陆老师的行为性质非常恶劣。这种行为动摇了学生对母校的信任。

不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学校,任何组织都有一套基本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而学生的匿名评教,则是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就好像正常的商业公司,不会容忍内部考核过程中的串通和作弊;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无法容忍选举中的贿选丑闻一样。

高校对于类似行为的容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让学生以后再也没法信任你的保证。

你上课迟到;在课堂上骂人;上课满嘴跑火车毫无营养;收学生的礼物贿赂;同事各种互相倾轧撕逼;跟女生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些事情虽然恶劣,但反映的都是你本人缺乏师德,与学校基本关系不大。

哪个群体能没几匹害群之马呢?

某高校的评教系统

(来源:问北京)

做这些事就好像往河里面撒尿,能污染的只是你下游的一点水域;

而通过干涉学生评教,打击报复给自己差评的学生,这种行为就好像往水源里排污,所有人面对的河水都会被你的排泄物污染。

这种事情被公之于众,不光学生评教会变成一场闹剧,整个学校管理制度的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

学生评教制度并不完美

但目前无可替代

显然,目前现行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并不完美。

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学生匿名评教制度1920年代起源于美国,后来逐渐被推广到全世界大多数高校里,中国大学全面引入评教制度,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很多时候学生评教的留言都让人看了很无语

(来源:腾讯新闻)

评教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和老师的合谋,部分教师会公开要求学生对其给好评;

部分学生不尊重自己的评教权利,乱评价甚至恶意给差评;

评分的生成和评价体系不完全科学,让得分较低的老师不服气;

负责组织评教的教务部门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甚至有时会有领导的意志差杂其中。

这些缺陷都长期存在于学生评教体系当中。

(来源:网易教育)

教育界和教育学界对于学生匿名评教制度的各种批评和反思久而有之。

甚至有些比较激进的学者或教师,会撰文表示“高校评教体系已成中国教育的最大毒瘤”。

评教结果无法显示教师真实水平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在教育产业发达的美国同样存在。

然而一个制度有生命力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完美无瑕,而是在于其完全无可替代。

即使骂得最起劲的论者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如果彻底推翻现有的评教体系,他们也想不出一套能够代替的更好制度。

既然大学教学工作是面向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就一定得有一个由下而上,让学生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手段。

(来源:新浪教育)

彻底否定它,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将会失去依据。

因此这么多年大家吐槽归吐槽,但该评还是得评。只能想方设法对制度改造完善,而没法推倒重来。

该怎么评怎么评

把“匿名”两字去掉就好

学生之所以敢于在问卷里评价老师,前提条件就在于这种评价是匿名的。

如果被评价的老师能知道你给他了什么评语,而他又握着考试让不让你过的生杀大权,傻子才敢说真话。

(来源:中青网)

但问题是,在很多高校里,这些信息学校/学院管理员的账号却是能看到的。

你能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但有时却很难完全禁止私下的”交流“。

中国不少高校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内部人控制的状态,有时”潜规则“是比”明规则“更强势的。

反正认识这么多年了,一起喝过酒一起吹过牛做过大保健,拜托你登上去看看,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用这位陆老师的原话说就是:“在学校混了这么多年,这点本事没有还得了?。”

你想办法就能看到学生评教的具体情况,这在不少高校里已经成了“自己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拜托熟人悄悄地登上去看看记下是谁,然后悄悄地照死里整你。

你到时候拿不到毕业证,两手空空地离开学校时也不一定能明白,真正原因可能就在那一两句评语。

但可惜这位陆老师做的过于嚣张,把自己整上了热搜,坑了自己也坑了队友。

这种哑巴亏我本人就曾经吃过,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来源:腾讯教育)

我们之前报道此事时,加了一个简单的投票:“你身边见到过或者听说过学生给老师差评被报复的情况吗?”

调查的结果是:超过20%的同学选择了“有”。

当然,这个比例那么高还有可能是不少同学平时嘴上没遮拦,被通过某些途径记录了传递了上去。

著名社会批评家齐泽克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为什么猫总喜欢舔自己的肛门?”

答案是:因为它们能。

为什么有同学会受到报复?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想让你知道,他们能。

有些时候,不要太迷信制度,制度是由人来控制的;

在合适的人眼里,一切都没有秘密可言。

这种现象还有另外一面:

对于教师,尤其是根基不深的年轻教师来说,经常也不知道台下的哪一双眼睛是带着任务来的;

监视和记录着他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笑话,举的每个例子,发表的每一句评论......

有时教师莫名其妙被举报被处分了,经常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得罪了谁。

如果你对自己的学校的管理水平没信心,评教的时候就可以默认为你的打分和评价不是秘密。

评教还是该怎么评怎么评,就在自己心里默默地把“匿名”两个字去掉就好。

来源:大学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个回答  2021-03-13
学校是个小社会,不会做人给91都高,乙必须改追问

能具体说一下老师为何给乙91分、却给甲从87提高到92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