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西方哲学史》中遇到的困难

呵呵!有几个问题,别笑我!
大家好,我是一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因为对哲学感兴趣所以最近在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有些地方不明白,希望大家能够给点帮助!谢谢了!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虽然这一章我看了两遍(不知道是不是语文没学好的缘故)还是有点糊涂。疑问如下:

“共相不能自存,而只能存在于特殊的事物”
这里的“自存”应该怎么理解呢?

“本质”这个名词,他和“共相”绝不是同义语,你的本质就是你的本性所规定的你之为你。”那么这里的“本质”是不是就包含了特殊性和共相性呢?

“正是凭借着形式,质料才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而这便是事物的实质”
貌似上面所说的“本质”有点像这里的“形式”
另外根据这句话“实质”这个概念似乎是由“形式”组成的,但是下面一句话:

“他告诉我们说,一件事物的形式就是他的本质和原始实质。形式是有实质的,虽然共相是没有的。”
好像“形式”又是“实质”的组成部分。我晕了!

于是这里就有了几个概念:实体——共相——本质,形式——质料,物质——心灵,还有 实质。这几个概念究竟应该怎样区别理解呢?我晕,真晕了!真诚渴望大家的赐教,还希望不要吝啬哦!呵呵!

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就跳过。
首先是因为中文和外文的语义和表达习惯有差别,没有人保证译者准确翻译了原著的确切意思。其次,哲学的本义决定很多哲学上的概念并不是真理,我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或钻牛角尖。
哲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当你往前,或往任意方向走到一定程度再回头时可能发现,原先不理解的一些符号化的定义和概念,要么已经豁然开朗,要么已经被证明是无意绕腾人的大脑的东西,可以一笑置之了。
我们完全可以绕过晦涩的片段而照样获得哲学知识与哲学思维。
愿我们可以在哲学世界、在人生旅程中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5
柏拉图认为:共相是原本,个体事物或殊相是慕本,共相可以脱离个体事物或殊相而存在。爱自己的老师、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不赞同自己老师的这个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关于“共相是个体事物或殊相的组成部分,个体事物或殊相是共相的载体或表现形式,共相不能完全脱离个体事物或殊相单独存在”的思想观点。例如,蔬菜是萝卜和白菜这些特殊事物的共相,蔬菜不能离开萝卜和白菜这些特殊事物自己单独存在。“共相不能自存,而只能存在于特殊的事物”这句话中的“自存”是指柏拉图关于“共相能够脱离个体事物或殊相自己单独存在”的思想观点。
我认为“本质”和“形式”这两个词是指同一个事物,是指能使质料成为某种东西或事物的根据、规定和原因,是指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各种事物能力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情或事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或特殊事物是第一实体、共相是第二实体、神、宇宙理念、本质、形式是第三实体。我把亚里士多德这个思想观点解读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或第三实体有关联,都包含着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或第三实体,或者说都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第三实体的对象或结果。
但愿我的以上言说能够减轻你的头晕。
第2个回答  2011-05-25
这个问题我回答你了的呢.....
坤鼓<killua21222> 22:32:31 回复
你对共相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

比如硬币是圆的,由此我们可能得出一个理想的圆
这个理想的圆就是共相
但是圆是因为有硬币我们才知道的,它本身是不存在
所以说共相不能独自存在
必须有相应能推出它的实物
坤鼓<killua21222> 22:35:28 回复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事物是结构(即形式)+质料组成的.
实质也就是真实的物体
而形式和质料也是真实存在的.
坤鼓<killua21222> 22:37:10 回复
比如形式就像物体的框架, 然后质料填充框架使它不空虚而有存在感.
形式和质料都必须是存在的.然后它们加起来才是物质本身,即实质.
坤鼓<killua21222> 22:39:10 回复
他前面的实质和后面的实质代表不同的意思.前面是真实事物,而后面则表示存在.因为很多文献都是英译的,所以这里存在翻译问题.
坤鼓<killua21222> 22:41:06 回复
形式的话你可以理解为属性啊等任何将事物限定起来的特征.
质料则是大理石啊,细胞啊等,也就是事物的材质.
最佳答案给我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24
深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