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谁的?

如题所述

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要把自己的知己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爱人如爱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一辈子能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了,这辈子我把你当做跟我志趣相同的好友来看待。原话应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相关背景

当时鲁迅先生希望用文字来是中国民众觉醒,所以他大量创作以“匕首” 和“投枪”著称的杂文,但是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惧怕鲁迅,侮蔑鲁迅,贬低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说他是一个“杂感家”,有的进步刊物甚至攻击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

瞿秋白的《序言》却对鲁迅的杂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后来瞿秋白先生在上海时,秘密会见鲁迅先生,双方促膝长谈,互相赏识。鲁迅先生就写了这副对联相谢。意思是,知己难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4

鲁迅在谈及朋友时,他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瞿秋白是一介书生,论文著书,倚马可待,其文学功底在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内是排在前几位的。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作为一个理论家、宣传家,乃至革命教育家,瞿秋白才华横溢,绰有余裕。“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

扩展资料

1931年初,瞿秋白的领导岗位被解除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他可以在一直醉心向往的文学园地为党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文学活动中黄金般的辉煌时期。

鲁迅比瞿秋白年长18岁,又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在文坛的地位比瞿秋白重要得多。然而,正如《序言》中所说:“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 鲁迅把革新的希望寄托于青年,他对萧红等青年的温和,他同青年木刻家们的友谊,让人印象深刻。

也是在1931年,鲁迅和瞿秋白第一次通信,并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此后瞿秋白遇险时,曾数次前往鲁迅的住所躲避。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遇害,鲁迅非常愤慨,决定编订瞿秋白的译文集以资纪念,于是《海上述林》出版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1
01 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瞿秋白的文学创作、评论和文学翻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

瞿秋白和鲁迅

1931年至1933年底瞿秋白在上海这段时期,和鲁迅共同领导了左翼文艺运动。出于对旧中国统治者们的痛恨和诅咒,出于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对祖国和人民的诚挚的爱。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共同的努力。瞿秋白和鲁迅这两位文坛巨匠心心相印,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鲁迅和瞿秋白之间彼此欣赏,相互鼓励。当时,鲁迅翻译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刚出版,瞿秋白在信中称赞《毁灭》的出版“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并说:“看着这本《毁灭》,简直非常激动,我爱它,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鲁迅在回信中,也以“敬爱的同志”相称,他说:“我真如你来信所说那样,就像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
第3个回答  2021-03-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