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资料

Thank you

  古埃及:
  希腊,古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其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埃及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为尼罗河中游峡谷,下为河口三角洲。古埃及建筑分三个时期:
  1、古王国时期(前3世纪),代表建筑是皇帝陵墓和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包括(库富[最大],哈佛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前21-18世纪),代表建筑是从皇帝祀庙脱胎出来的神庙。
  3、新王国时期(前16-11世纪),代表建筑是崇祀皇帝的神庙。(太阳神庙)
  
  爱琴文化时期:
  建立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由于平面布局相当杂乱、复杂故号称迷宫,其宫殿广泛使用圆柱,柱头和柱础大多是肥厚的圆盘,柱头圆盘之上有一块方石板,之下有一圈凹圆的刻着花瓣的线脚,最大的特点是上粗下细,仿佛不是自上而下的承重构件。
  迈西尼是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国家,其代表建筑是迈西尼3.5m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不两端厚,结构上合理。迭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建筑:
  1、圣地建筑群代表: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前5世纪)。
  2、庙宇形制代表:以弗缩的阿丹密斯庙(典型的六柱围廊式)。
  古希腊三柱式的的特点和对比:
  1、特点:a独特性b一贯性c稳定性。
  2、对比:多立克柱子比例粗壮(1:5.5-5.75),开间较小(1.2-1.5)柱底轻。爱奥尼柱子比例修长(1:9-10),开间较宽(两个柱底径左右)。
  多立克檐部较重(高约为柱高的1/3)。爱奥尼檐部较轻(柱高的1/4以下)。
  多立克无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基面拔地而起。爱奥尼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柱础
  多立克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且中央高,四角低,微有隆起。爱奥尼台基侧面壁立,上下有有线脚,无隆起。
  多立克高浮雕,甚至是圆雕,强调体积。爱奥尼采用薄浮雕,强调线条。
  科林斯,是在以上两个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柱头宛如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忍冬草,象征希腊人民的坚强勇敢。
  雅典卫城包括:山门、雅典娜神像、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其建筑特点:
  1、突破了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小亚西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2、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雅典卫城建在希腊雅典城中央的一个突起的不大的山冈上。
  剧场会堂建筑代表:麦迦洛波里期剧场。
  宗教建筑代表: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代表:奖杯亭和莫索列姆陵。
  市场敞廊建筑代表:阿尔索斯中心广场。

  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最大特色、最大成就:光辉的券拱技术。
  古罗马为什么会有石仝:
  石仝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1原料的开采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2可用碎石做骨料,节约石材,用浮石或其它轻质石材做骨料,还可减轻结构重量。3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还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而石材则需要专门的工匠。
  石仝的主要成分: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之后,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
  十字拱最常见的结构做法:
  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
  十字拱代表建筑是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
  在古罗马时期柱式得到了大的发展并最终定型,并出现混合柱式的原因:
  要解决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而产生了混合柱式。由于罗马建筑远比希腊建筑高大,而柱式却不宜于简单的等比例放大,否则会显得笨拙、空疏、失去尺度。所以就必须使柱式更加富有细节,用一组线脚代替一个线脚,用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并用雕饰来丰富它们。于是柱式趋向华丽、细密。这又和奴隶主漫无节制地追求豪华浮艳的粗俗的审美情趣相关。至此罗马柱式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
  罗马五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斯干、混合柱式。
  《建筑十书》:
  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书分十卷,故取名《建筑十书》。包括: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两千年来仍在使用。2、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设计的原理。4、按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的感受结合,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论述了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罗马时期的广场(按时间顺序):
  1、共和时期—罗曼努姆广场
  2、共和末期—恺撒广场
  3、奴隶初期—奥古斯都广场
  4、帝制时期—图拉真广场(最有名,在其广场底部有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
  古罗马剧场和斗兽场与希腊的区别:
  罗马城市里都有剧场,应为不开公民大会,所以规模比希腊小。形制从希腊而来,但早在共和时期,它们大多不在依山而建,而是采用一系列放射形排列的筒形拱把观众席一层层架起来。同时拱券技术为建筑和城市挣的主动权,剧场位置摆脱自然地形的限制而自由了,多造在城市中央。舞台后面的化装室扩大,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物。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很自然。它们形制已经很特化,推敲的很深入,说明罗马的建筑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罗马斗兽场柱式:
  罗马斗兽场立面高48.5m,分四层。迭柱式的水平分化更加强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四层柱式分别是:1、塔斯干。2、多立克。3、爱奥尼。4、科林斯(此时也出现了混合柱式)。
  
  罗马城万神庙建筑形式及特点:
  万神庙是一个单一的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43.3m)。
  3世纪时,由于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出现了大浴场,代表建筑是:
  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主要成就:
  1、结构十分出色。2、功能完善。3、内部空间组织的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http://bbs.chinazhuyi.com/dispbbs.asp?boardID=88&ID=56466&page=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4
2、十字拱 公元一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柱子,而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而且便于开侧窗,大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采光。它是拱券技术的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
3、拱顶体系 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
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来平衡它的侧推力。2-3世纪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样就形成了拱顶组合成体系,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
4、肋架拱 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5、券柱式 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这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这种券柱式的构图很成功。方的墙墩同圆柱对比着,方的开间同圆券对比着,富有变化。但它们构图契合:圆券同梁柱相切,有龙门石和券脚线脚加强联系,加以一致的装饰细节,所以很统一。但柱式成了单纯的装饰品,有损于结构逻辑的明确性。柱子倚在墙墩上,轮廓的重要性降低了,导致它们失去了希腊柱子那种精微的敏感性。
6、罗马叠柱式 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托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7、巨柱式 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
8、《建筑十书》 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古罗马时期建筑成就的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9、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的作者,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
10、凯旋门 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
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代表性的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11、纪功柱 为了纪念皇帝的功绩和战争的胜利而修建的石柱。
柱子是罗马多立克式的,多由大理石建成,里面是空的,可以上到柱顶,一般有20-30米高。柱身上是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塑像。
代表性的作品是:图拉真广场的图拉真纪功柱。
12、万神庙 罗马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
13、巴西利卡 古罗马一种世俗的公共建筑物(议事厅)。通常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开放式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物容量大,结构简单,便于群众聚会,所以后来被天主教会选中,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修建教堂,形成一种建筑形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