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连纵" 什么叫"横纵"

关于历史的问题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的一些弱国。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近现代欧洲所奉行的“大陆均势”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 

最初,合纵是弱国联合抗秦,即当时的韩、赵、魏、齐、楚、燕。连横是秦拉拢弱国中的一部分去攻打其他弱国。另有说法是,南北联合为纵,东西为横。  

扩展资料:

合纵代表人物:犀首公孙衍苏秦庞煖

公孙衍是魏国人,先在秦国任大良造,在秦惠文王早期帮助秦国攻打魏国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后来转入魏国任相国,第一次提出“合纵”,并尊楚怀王为“纵长”,五国攻秦 。开起了合纵连横的大幕。

苏秦本来开始游说秦王连横,但是不被重用。在燕昭王求贤之时赴燕国,被重用,帮助燕国强盛。并转而开始游说各国合纵攻秦。合纵攻秦失败后在齐国任相,并暗中帮助燕国游说各国合纵伐齐,并取得一定成功。为几年后的五国伐齐,乐毅破齐打下基础。

庞煖是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合纵家,在年迈之时出任内政混乱,人才凋敝的赵国的大将,抵挡住了燕国的进攻。后联合三晋、楚国、小国卫国五国攻秦,结果楚军被吕不韦率军打败,联军撤军,五国合纵无功而返,紧接着秦国开始了灭六国之战,几年后韩国、赵国相继灭亡。合纵连横在战国宣告结束。

连横代表人物:张仪 范雎

张仪:魏国人,先在楚国为客卿被诬陷盗窃,于是逃到秦国,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并重用。两次在秦国为相,后因与即位的秦武王不和,逃到魏国任相,死于魏国。在公孙衍提出“合纵”之后,进言秦王,游说各国事秦,提出了“连横”谋略,有效打击了合纵联盟。在后期和秦国客卿司马错南下灭了蜀国和巴国。

范雎:先在魏国做魏齐的门客,被诬陷通敌,遭到迫害被郑安平所救并带到秦国。被秦昭襄王赏识拜为客卿,后任相国。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因有功封为应侯。

后来害怕武安君白起的权势超过自己,在长平之战后被赵国买通,诬告大将白起,使得白起被杀。并且推荐当年救他的郑安平为大将。结果郑安平无能,在攻打赵国的时候,被围后率军投降赵国。范雎受到牵连失势。不久后病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近现代欧洲所奉行的“大陆均势”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的一些弱国。  最初,合纵是弱国联合抗秦,即当时的韩、赵、魏、齐、楚、燕。连横是秦拉拢弱国中的一部分去攻打其他弱国。另有说法是,南北联合为纵,东西为横。   
合纵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强国兼并,连横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其他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大土地的目的,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包括苏秦、张仪和公孙衍。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